珠海斗门草蓢村路口,志愿者协助交通安全劝导员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平日里,他们是学生、村民、快递员、水电工、小店主……是街头巷陌,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人。疫情中,他们“变身”志愿者奔赴不同岗位,无私奉献、竭尽所能。
默默无闻,但英勇非凡;微光点点,却聚成明炬照亮风雨征程。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疫情发生前,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80后”快递员,日夜奔忙,为一家三口。
除夕夜,汪勇一年来难得休息。临睡前看到金银潭医院一位护士在微信群求助,他睡不着了。辗转反侧后,他瞒着家人,大年初一早上6点准时到医院门口接护士回家。
汪勇和招募的志愿者一起,在最困难的时候冒险奔波在大街小巷,照顾着数千名医护人员,保护着这群保护武汉的人——免费接送,协调防护物资,采购生活用品,解决他们的吃饭以及修眼镜、修手机等各种棘手琐事……
连续一个月,汪勇住在潮湿冰冷的仓库。直到采访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家人和亲友才获知一切。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大年初一,来自湖南建工集团的小伙郑能量从湖南宁乡老家冒雨驱车4个多小时“逆行”到武汉。
连续40多天,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接送市民、运送物资、收割蔬菜,记不清做了多少事,而武汉留给他的温暖与感动,他铭记在心。武昌火车站,一位素不相识的交警拦车叫出了他的名字,希望能跟他合影,并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以爱之名驱走黑暗
华雨辰,武汉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90后”。抗疫期间,她当过司机、测温员、搬运工、方舱医院的播音员。
在武汉北湖收费站,华雨辰目睹了四面八方支援武汉的大货车、大卡车进城,车上都拉着横幅“武汉不怕,我们来了!”一名四川汶川的村干部带着村民,开车20多个小时来送物资,横幅上写着:“汶川感恩,武汉雄起!”
城外人千里驰援,城中人守望相助。
3月19日,武汉一小区空地,志愿者屈玲玉把一位老人抱上座椅,系上围布。“人生第一次当理发师。”她笑着说。
2019年12月,甘肃姑娘屈玲玉到武汉找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工作暂停、回不了家。“与其害怕焦虑,不如主动做些什么。”于是,武汉街头多了一位“女汉子”,推着小板车到处采购物资,步行六七公里送到医院。
免费为医护人员烹饪盒饭的“雨衣妹妹”刘仙、有求必应的汤红秋及美德志愿者联盟……一个个侠肝义胆的故事广为流传,一位位无私奉献的凡人成为网红。无数力量汇集、无数暖流涌动,为这座城市驱走黑暗、带来希望。
汇聚抗疫强大力量
广东珠海,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度因缺人无法复工生产紧缺的医用物资。市民黄莉春和26名志愿者进厂连干16天,累计生产医用口罩和防护鞋30多万件。
北京,清华大学大二学生赵天昊打开摄像头,为一名备战高考的医务人员子女辅导物理。
沈阳太原街街道中华社区,聋哑人志愿者田占玉每天4次巡逻检查。经过防控点位时,他高举手臂给值守人员加油。
武汉,35岁的任超等108名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近日接种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网友留言:英雄的国度,英雄的城市,是因为有英雄的你们!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1月20日至3月4日期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超过9.3万个,参加服务的注册志愿者超过207万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达6419万小时。
居民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网络志愿者、文明志愿者、民兵志愿者、外籍志愿者……还有很多自发走出家门值守一线的无名志愿者,他们也许没注册,但他们的爱与奉献同样值得铭记。
据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进报道:近日,斗门区妇联系统获省级荣誉称号,斗门镇小濠冲村“妇女之家”被省妇联评为广东省第三期优秀“妇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