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湾大堤1号闸。
▲金湾区小林联合泵站。
?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27日下午,记者在三灶湾大堤1号闸重建工程现场看到,该项目水上和水下工程已全部完工。重建后的1号闸闸孔由两孔增加至三孔,过闸流量也由78.5m3/s增加至139m3/s,将为航空新城北边等区域提供重要的排水保障。除了1号闸外,金湾区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还完成了全区所有海堤、水闸等水利设施的排查、检修工作,确保其达到防汛要求。
与此同时,金湾区投入近2400万元的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设,近5000路公共安全视频和覆盖所有自然村的应急通讯,让其不仅有“千里眼”,还能“喊得远”。该指挥中心开发了“日常值守”“应急指挥”“预警发布”等十余个模块,整合了气象、三防、应急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具有全区统一指挥调度的最高权限,是金湾区应急响应的“最强大脑”。
在做好防汛防风软、硬件双保障和双提升的同时,金湾区还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梳理薄弱环节,全面争取全区防汛防风工作的主动权,力争今年安全度汛。
采写:本报记者罗汉章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平台搭建:
借力科技实现应急处置高效化
现代化的应急处置,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自2017年开始,金湾区就已经启动了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金湾区累计投入近2400万元,为该中心开发了日常值守、应急指挥、预警发布、应急资源、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数据分析、数据填报、安全生产、防汛防旱防风等十余个平台和模块,率先实现了应急管理基础数据的全接入全共享,以及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全覆盖。
“作为全区的指挥中心,它首先要具备"千里眼",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指挥中心整合了全区气象、三防、森防、环保、综治、城管、消防、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共14个平台系统22类应急资源、视频资源,接入全区近5000路公共安全视频。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内,即可调取全区水浸黑点、水闸泵站、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的实况监控,确保指挥中心在应急处置时了解现场的最新情况。
“2017年,"天鸽"吹袭金湾时,全区手机通讯一度中断,给各项救援工作带来了阻碍。”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建设更稳定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极端天气情况下全区仍能实现通信联系,是指挥中心启动建设之初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今年,金湾区增加采购了160台800兆对讲机和15台卫星电话,应急通讯从行政村全覆盖扩大至自然村全覆盖。同样实现自然村全覆盖的,还有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可定时设置广播内容,通过全区200多个自然村、易涝点等区域的应急喇叭同时播放。在今年2、3月份,各村的应急广播每天定时播放疫情相关知识,指导群众科学防疫。
与此同时,该指挥中心还具备手机信息靶向发布功能,可针对相应的区域精准发送手机短信。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初期,金湾区通过功能向辖区群众发送超过58万条手机短信,通知群众做好健康信息填报工作。据悉,共有超过6000名金湾群众通过该短信链接完成信息填报,为金湾区第一时间开展防疫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
机制优化:
实现应急指挥指令一键下达
要做好防风防汛应急处置工作,现代化平台是保障,科学的人员调配机制是关键。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在统筹全区应急硬件资源的同时,还对气象、三防、应急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整合,并统一进驻至指挥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开展24小时联合值守。一旦遇上台风等极端天气,指挥中心将视实际情况整合更多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构建起统一领导、权责一致的综合指挥体系,并具有全区统一指挥调度的最高权限。
“在防风防汛过程中,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一键下达功能,可将指令无缝下达到相关职能部门。”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指挥中心目前已将公安、消防、交警、综治、三防等各类应急队伍的成员人数、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地理定位等信息进行了有效整合。相关应急指令的快速下达,可以为各职能部门协同处置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指挥和处置效率,实现各类突发事件“报告及时、流转及时、处置及时”。
“在平台功能完善和人员机制理顺的前提下,应急处置的快速、高效响应显得水到渠成。”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以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模块为例,通过该模块的地图可以看到全区工地和易涝点等各类易临险点及易临险点人员数、避护点位置和管理人员信息、网格人联络方式等。在灾难来临时,通过该模块可以为临险人员迅速制定转移路线,并在第一时间调配周边的应急力量,“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打破应急管理当中面临的数据采集难度大、资源共享不足的信息壁垒难题。”
在做实做细“有急能应”方面工作的同时,金湾区在“无急能应”时,还将通过场景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指挥中心的应急演练模块,可以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场景设置演练,并对演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评判,通过演练来推动现有应急预案的修编,使应急预案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水利检修:
完成全区海堤水闸水库排查工作
包括全面做足人防和技防工作在内,落实全区水利设施的全面排查与检修工作,是通过做好“物防”争取全区防汛防风工作的主动权的重要手段。27日下午,记者在三灶湾大堤1号闸重建工程现场看到,包括三个闸孔、供电设施等在内的水上、水下工程也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记者了解到,该1号闸原为危闸,两侧堤岸更是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陷。此次重建后,该1号闸由两个闸孔增加至三个,过闸流量也由78.5m3/s增加至139m3/s。与此同时,金湾区将在该1号闸旁边兴建一个每秒强排能力达到30立方米的强排泵站,在外海水位高于内河时,同样可以保障航空新城北边等区域的排水能力。
在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时,水闸和海堤都是保护金湾人民生命、财产健康的有效屏障。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去年10月,金湾区完成了长15.7公里的小林联围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全堤段达到五十年一遇的防御标准。在该堤段的“沙头闸—排河闸口”段(长约2.2公里),正在建设“百年一遇”示范段工程,“这两项工程建设总计投入9000多万元,将有力筑牢金湾的海堤防线。”
“目前,金湾区已完成了全区43.8公里海堤、29座堤上水闸、9座水库、175公里主河道等水利项目的排查工作。”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全区各项水利工程均已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年度检修、疏浚等工作,具备相应防御标准和度汛能力。与此同时,金湾区还积极做好防风防汛物资采购储存和维护保养。目前,金湾区区、镇共设有专用防汛仓库3个,备有发电机、冲锋舟、应急抢险排涝泵车、防汛粗砂和石料、抢险编织袋等设备和物资,确保汛期应急物资拿得出、用得上。
新闻推荐
践行少年儿童优先理念 共绘全民友好蓝图 打造“友好型社区”金湾样本
航空新城小学门前五彩缤纷的“学道”。功能分区适应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娱乐需求。用轮胎制作的玩具深受小朋友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