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华西路垃圾中转站对有机垃圾进行生化处理。
梅华街道试点小区三好名苑垃圾分类推进顺利。采写:本报记者马涛
摄影:本报记者程霖
“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前,垃圾桶露天设置,臭气熏天。智能分类垃圾桶进驻小区后,居民逐渐养成分类投放习惯,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三好名苑小区业主刘昌言对智能分类垃圾桶进驻小区赞不绝口。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今年以来,香洲区坚持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狠抓落实,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为完成今年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全区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香洲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全环节落实、全方位统筹、全社会动员,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预计到今年6月底,香洲区建成梅华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场景示范点;今年底,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梅华街道基本建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1年底,全区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居民小区:
垃圾分类开启业主美好生活
20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梅华街道南村社区三好名苑小区。环顾小区四周,地面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片纸屑。智能分类垃圾桶有序摆放,分类标识清晰易懂,垃圾分类宣传栏设在显眼的位置,居民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
“我们努力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引导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行为,使垃圾分类这一新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垃圾分类的文明新格局。”珠海正圆城服有限公司垃圾分类部项目主任周哲说。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有正确分类才能发挥其内在价值。在小区入口处,一台可回收物多功能分类垃圾桶摆放在路边。这台智能分类垃圾桶可投放金属、衣物、塑料及纸张四种回收物。投放方式包括人脸识别、刷卡、刷码及小程序等,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居民通过手机扫码,箱门很快打开,点击按钮结束投递,设备将统计投递的物品重量。居民可获得积分奖励,凭积分兑换好礼。
“我很喜欢这种垃圾分类模式,很合理也很方便!”业主刘昌言是珠海市金海岸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在小区居住14年了。他告诉记者,小区投放的垃圾分类设备有很多种投放模式,适合不同人群,尤其受孩子们的喜欢,因为可以用积分兑换礼物。
在13栋2单元楼道口,一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智能分类垃圾桶映入眼帘。这台设备主要是投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下面的小孔是专门投放有害垃圾的,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周哲告诉记者,三好名苑小区设置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智能分类垃圾桶11组,可回收物多功能分类垃圾桶1组,总共投放了12组。基本沿用了原来的垃圾桶投放点位置,照顾业主的投放习惯,避免多走路,“如果出现垃圾投放错误的情况,现场督导员巡查发现后,会进行二次分拣,确保投放正确。”
垃圾分类,重在全民参与。“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打造了"三支队伍",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组建在职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鼓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培养成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广者。”梅华街道南村社区党委书记林文胜介绍,目前三好名苑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3+3”模式为抓手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路径。
“在入户宣传过程中,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给予了支持,但也有少数居民不理解或表示暂时不习惯。这部分人没有很好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加大了工作人员后期的工作难度。”珠海正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垃圾分类部项目督导员薛凌告诉记者,“丢垃圾的方式从便利到复杂,有一个由难到易的改变过程,希望居民们能够尽快适应。”
小区收集的生活垃圾最终去了哪里?在10栋3单元大堂宣传栏内,张贴着一份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及垃圾分类投放点分布示意图。记者看到,小区收集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将由珠海正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收运,统一运至云顶澜山垃圾暂存点,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则分别由珠海正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市三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收运至香华西路垃圾中转站处理。“我们坚持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形成闭环运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周哲说。
作为香洲区梅华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试点半年来,三好名苑的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垃圾桶撤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小区越来越整洁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变化让许多业主深有感触。如今,三好名苑小区居民已经切实从垃圾分类中受益,垃圾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业主的生活习惯。
垃圾中转站:
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分类处理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处置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在三好名苑小区旁的香华西路垃圾中转站,设置有一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来处理垃圾,通过对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微生物进行人工培育提纯(菌种是安全的),形成高效的微生物菌种群,实现对餐厨垃圾等厨余垃圾的快速降解,进而达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记者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摁下“上升”按钮,一个有机易腐垃圾桶缓缓上升,桶内的垃圾全部倾倒在2米来高的分拣平台上,工作人员对有机垃圾进行必要的二次分拣。把可能混有的塑胶、玻璃、金属等异物挑拣出来,避免后端设备的损坏和保证肥料原料的优质成分。随后垃圾通过传输管道进入发酵仓处理。
通过搅拌、加热、供氧、排气系统,利用微生物菌剂对餐厨有机垃圾固渣物料进行发酵降解,在24-48小时就可以完成生化处理,此时的餐厨垃圾经过了微生物的吸收降解,已经变成了无毒无害化的肥料半成品。最终降解产出干燥的、粉末状有机肥。当处理机内有机肥量达到额定的体积后,便可以出料。
据了解,该设备应用于处理来自家庭和酒店餐饮业、单位食堂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其他生活有机垃圾,整个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占地小,不仅可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杜绝“地沟油”危害,还可以节约垃圾运输成本和土地资源,避免可降解有机垃圾填埋、焚烧导致的恶臭和污染。
“这台设备日处理厨余垃圾2吨,有机垃圾减量率达85%以上。”周哲告诉记者,垃圾处理后产生15%的生态有机肥,可回用于园林绿化、果树栽培,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据悉,由于该设备处理有机垃圾效果非常理想,香洲区考虑今年在辖区再建设6个日处理能力为2-6吨的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站,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公共机构:
积极创建垃圾分类模范机关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本大楼实施垃圾分类,请自觉分类投放垃圾”……上午11时,记者来到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及翠香街道办办公楼,在每一层楼道的墙壁上都能看到关于垃圾分类的提醒标识和宣传海报。
除了在各楼层电梯口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桶之外,每个洗手间旁配置了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文印室配置有可回收物收纳箱,大院地面设置了灰、绿、红、蓝四分类垃圾集中收集点。
据介绍,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及翠香街道办办公楼内近日新“上岗”了70个标识鲜明的分类垃圾桶,还联合印发了《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翠香街道办事处办公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动员、宣传、培训、督导等方式,带动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积极创建垃圾分类模范机关。
据悉,为推动香洲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已在区行政中心先行示范。根据工作计划,年底前香洲区各级公共机构垃圾分类需达到100%覆盖。
区分类办: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记者从香洲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目前香洲区已在梅华、拱北、翠香、香湾、前山街道16个小区和南屏镇北山社区及星园市场、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展居住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公共场所、办公楼等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
为带头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区直机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区府物业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区教育局制作垃圾分类知识动画片,用于网课直播,正在编制垃圾分类知识绘本(幼儿版),拟于6月底定稿出版;区妇联推出垃圾分类“百千万行动”,开展“垃圾分类线上有奖知识问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翠香街道办联合开展创建垃圾分类模范机关活动。
“目前,香洲区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运往斗门、富山处理。相比以前,路程来回增加了80公里,运输成本上升,这是倒逼我们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香洲区垃圾分类办主任、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汪洋表示,2020年香洲区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已定,各镇街、社区要做到有机构、有队伍、有宣传、有台账、有试点、有成效,争取做到小区知晓率100%、参与率60%;要立即启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知识覆盖率100%,分类参与率100%;“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积极推进,把垃圾分类工作当成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水平,香洲区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并对照省、市考核细则和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香洲区评估考核办法,由第三方开展“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评估”工作,及时通报考核评估情况。
新闻推荐
下列房地产权经核准进入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以网上挂牌方式公开交易,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