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涛报道:近日,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及静脉溶栓演练。该院急诊科、内科、影像科、检验科、收费室等科室医务人员齐上阵,争分夺秒“抢救大脑”。香洲区帮扶怒江医疗队以及当地医护人员,共同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叮铃铃,叮铃铃……”当天15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寂静,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称,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门口一名男性患者突然晕倒,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0分钟左右。
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院前急救值班医护各一名于3分钟内携带抢救装备出车。15时6分,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通过简单询问家属病史,得知患者是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时突然晕倒。急救医生立即上前,对患者进行检查。
15时11分,医务人员将患者用车载铲式担架平移至车内担架上并妥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面罩吸氧,为患者接通心电监护仪;考虑患者为急性脑卒中。立即打电话通知急诊内科值班医生,并将患者基本情况发送在卒中微信群。急诊内科医生立即通知神经内科医生,准备急诊会诊病人。
15时15分,救护车接患者及家属到达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测肌力等身体检查后,考虑是脑卒中,便立即护送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实施抢救。主诊医生边查看病人,边询问家属病史,下口头医嘱。其他医生及3名执行护士分别响应,快速执行医嘱,并汇报上级医生。
上级医生床边体格检查后,考虑脑卒中,指示立即做急诊头颅CT,医护人员携氧气袋和急救箱并予以患者面罩吸氧下护送患者至放射科CT室,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被送往住院部内科进一步诊治。经多次与患者家属交流同意后,随即启动静脉溶栓全流程,实施溶栓治疗,通过急救、静脉溶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据介绍,此次惊心动魄“抢救”的一幕是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的“脑卒中病人溶栓”应急演练。此次多学科联合的“脑卒中病人溶栓”应急演练是脑卒中诊治的重要环节。
据珠海市香洲区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神经科主任医师孙耀辉介绍,自去年8月份组建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卒中中心后,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初步具备了对急性脑卒中、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的能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次演练?孙耀辉介绍说,演练前一周,医院成功进行了一例溶栓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但是,在工作中发现存在医务人员对溶栓的熟悉程度不太满意的情况,因此,医院组织开展这次应急演练。“全流程演练的目的是使我们整个急救和卒中的绿色通道能够更加通畅,更加节省时间,力图通过演练,能够尽量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
经过演练,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获益良多,急诊科护士张玲表示:“通过演练,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怎样快速地判断患者为脑卒中,如何快速地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和保持呼吸通畅等。”
据悉,受香洲区卫生健康局的委派,以孙耀辉带队的香洲区帮扶怒江医疗队,将于6月底结束第一期的医疗帮扶工作。相信帮扶工作结束后,能为泸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帆报道:5月25日,记者从香洲区教育局获悉,今年秋季香洲区共有22所公办幼儿园招生,其中新增9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