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提出打造具有“净治美韵”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样板。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斗门区101个行政村如何实现美丽嬗变?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斗门区出台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方案,首次提出要创建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用5年时间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将斗门打造成为具有“净治美韵”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样板。
新目标
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斗门区乡村振兴成为全省示范样板基础上,近日该区再次自我加压,出台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方案,提出要创建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南都记者梳理方案发现,斗门区此前也曾提出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但明显此次出台的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明确提出分步推进,用5年时间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将斗门打造成为具有“净治美韵”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样板。
方案分三步走,到2020年末,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地区与全区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涉农村居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基本完成2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所有涉农村居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完成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到2024年,乡村振兴全域全面实现,斗门乡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旅游目的地,农民富裕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新亮点
“净治美韵”体现斗门特色
方案也对“净治美韵”作出了详细的要求,即“四净”、“四治”、“四美”、“四韵”,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斗门特色。
“四净”: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务,“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廊道、美丽河湖、美丽园区”五大美丽行动全面完成,确保“十村示范、百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全覆盖,实现村道净、河道净、田园净、院落净。
“四治”:从土地治理、生态治理、产业治理、架构治理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美”:发挥斗门文化、生态、基础等优势,发扬传承斗门精神,打造良好社会风气、富足精神生活、岭南特色乡村建筑风貌、“斗字牌”特色农产品,实现乡村农人美、农房美、农耕美、农味美。
“四韵”:优化全域发展格局和村镇规划布局,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地方特色高度和谐,将斗门打造成为具有水乡之韵、山乡之韵、渔乡之韵、侨乡之韵的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新路径
力推“五大工程”23项工作
方案提出了实施路径,其中创建内容包括实施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工程、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工程、基层管理共治共享工程、文化传承繁荣兴盛工程、人才培育黄杨英才工程等“五大工程”共23项工作。
究竟哪些村庄将迎来新变化?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方案提出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乡村整体建设水平,创建一批示范效应强的示范村居,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区。继续推进莲洲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莲洲镇莲江村、红星村、石龙村、东安村)和斗门镇、白蕉镇2个市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新建网夏新(网山、夏村、新村)、莲洲镇北部(三角村、獭山村、二龙村、三龙村)、三乾片区(乾东、乾北、乾西)3个区级新农村示范片区,统筹全域连片打造。
而在优化现代农业布局方面,方案提出抓好东片区白蕉海鲈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西片区乾务大海环水产品养殖基地、北片区莲洲苗木种植基地、南片区鹤洲大湾区供港供澳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差异化发展。
方案还提出,加快推进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重点发展莲洲、白蕉和鹤洲北三大“核心区”和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斗门休闲农业产业园、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产业园”,拓展斗门镇片区宋文化和六乡片区水乡文化“两组团”,加快培育以宋城演艺度假区——御温泉为中轴的生态旅游产业,形成以“产城融合、科技创新、休闲健康、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
新闻推荐
□刘孙恒记者近日在斗门区井岸镇坭湾村坭湾休闲娱乐广场发现,路边的绿道上悄悄出现了一批带有法治文化元素的宣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