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街道宣传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 吴长赋 摄本报讯(记者马涛)记者21日从香洲区垃圾分类办获悉,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香洲区主要在30个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小区入户宣传活动已常态化开展,同时,正在建设3处日处理量为5吨的厨余垃圾压缩处理站,预计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进而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入户宣传活动已常态化开展
香洲区梅华街道作为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自2019年10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成仁恒星园、上林苑、优仕雅苑、三好名苑、金桦城市花园5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采取全智能分类设备、智能结合普通分类设备、普通分类垃圾桶结合环保垃圾屋改造的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试点工作尝试。试点区域实现了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闭环。
宣传发动方面,梅华街道利用线上线下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广泛开展宣传。共组织专题宣传活动25场,市民参与7000余人次,集中入户走访居民4281户,覆盖常住居民12000余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梅华街道外,翠香、狮山等街道各试点小区入户宣传活动也已常态化开展。
再建3处厨余垃圾压缩处理站
记者从区垃圾分类办获悉,截至目前,香洲区已建成1处可回收物分拣转运中心,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位于南溪路南福路;已完成1处日处理量为2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安装并投入使用,位于梅华街道香华西路。
此外,香洲区再建3处日处理量为5吨的厨余垃圾压缩处理站。其中,翠香街道888街中转站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已安装完成;吉大街道景乐路厨余垃圾处理点已完成选址;梅华街道翠景路将建设1处5吨厨余垃圾压缩处理站,目前正施工设计,预计9月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已建成1处有害垃圾暂存点,位于南溪路南福路;梅华街道计划在翠景路建设1处有害垃圾暂存点,目前正在设计阶段。
已优化改造2座环保垃圾屋,满足小区生活垃圾按四分类标准投放。
湾仔街道在连屏村已建成1处小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翠香街道在888街中转站旁建设1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预计7月底投入使用。
香洲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香洲区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扩面提质,引导全民参与,加快设施建设,持续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深入。
新闻推荐
多次不实举报法官 一男子被罚5万元珠海首次开罚单打击侵害法官权益行为,香洲法院成立全市首个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
珠海首次开罚单打击侵害法官权益行为,香洲法院成立全市首个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