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拥有230多年历史、极具岭南特色的排山村将迎来蝶变。8月7日上午,注入爱心资金3800余万元的斗门镇八甲村排山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在排山祠堂广场启动。改造项目竣工后,排山村将被打造成为珠海市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示范村。据悉,该项目是慈善事业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本报8月8日02版)
古村落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本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珠海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主力”,围绕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注重特色塑造与品质提升,突出环境整治与功能配套,不断创新思路,持续完善机制,走出了一条古村落保护的新路径。
复兴古村落,首要的是维护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由珠海市慈善总会与佳兆业集团共同打造的改造项目,投入3800余万元进行包括巷道铺设、三线下地、雨污分流、绿化美化祠堂周边景观等提升改造。项目紧扣优美环境、洁美家园、甜美生活,坚持古貌不破坏、古迹不损毁的底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基础设施上补短板,在配套功能上强弱项,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提升人居环境,呈现珠海村落建设的不同凡响。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落只要守得住“村”,就必然“记得住乡愁”。因此,要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既要延续文化根脉,更应整合文化资源,点线面相结合,上中下相贯通,将特有的文化基因融入到有形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古树古木保护中,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和文化脉络,让古村落成为永不消失的记忆。
古村落既要“留得住”,更要“活得好”。“活态”的古村落才能留住岭南韵味。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把复兴古村落与振兴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策划、包装、推广,进一步讲好村落故事,复兴乡风文明,让每一个古村落“养在深闺有人识”,让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民宿带动乡村游及特色文旅体产业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拓展村民致富渠道,以此来激发他们保护传统村落的参与热情。
新闻推荐
珠海市斗门区2020年度第十批次(增减挂钩)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预公告
因建设珠海市斗门区2020年度第十批次(增减挂钩)城镇建设用地项目的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