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斗门白藤头海鲜市场。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一走进菜市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仔细一看,所有的东西却又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菜摊子、肉摊子、鱼虾摊子、水果摊子,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的摊子,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又各有特点,互相辉映。”
这是季羡林先生散文《逛菜市场》中描绘的一幅鲜活的市井“油画”,恰如珠海斗门人现时的菜场场景。
2009年以来,珠海市斗门区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随后,菜市场的华丽蝶变席卷了整个斗门,无论是外在颜值还是内部管理,一座座农贸市场“脱胎换骨”,换新姿、亮新颜、展智慧,在升级中实现蝶变。
小小菜场,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内涵。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随着创文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通过聚焦“七乱一占”、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四大专项整治,城市文明形象显著提升。未来,斗门将继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智惠万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出彩”、文明村镇创建力求“净治美韵”三大工作亮点,推动市容环境、社会秩序、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力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提升农贸市场里的“幸福感”
走进珠海斗门松生市场,一排明亮的顶灯打在每个市民的脸上,“从前脏乱差的农贸市场,现在变了个样”。
“以往,农贸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地面湿漉漉,灯光昏暗,菜品报价牌标识不清晰。现在又整洁又明亮,每天还有专人来搞清洁,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就像走进超市一样。”在市场经营禽类档口的何先生这样说。
2019年,珠海市斗门区把推进8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松生市场、新青市场等升级改造。
“松生市场经过标准化升级改造后,重新铺设了新地砖,翻修了摊床及上下围挡,更换了排水槽、顶棚、吸顶灯等设施,焕然一新的环境不比超市逊色。”珠海市斗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监督管理股股长杨炳恩介绍,松生市场改造面积24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共计420余万元,改造后的摊位共118个,基本满足经营需求。
“市场在改造过程中引入了农贸市场智慧化管理系统,让商户基本数据、进场农产品检测数据等各类公示信息随处可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服务水平。去年12月31日,8个农贸市场全部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杨炳恩表示,升级改造后的8个农贸市场,硬件得到了很大提升,解决了以往菜市场环境状况差的难题,为斗门群众提供安全、整洁、卫生、舒适的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之前湿漉漉的脏乱差环境,到如今整洁清爽的购物体验,脱胎换骨后的农贸市场,让斗门街坊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也进一步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
今年,周边居民和商家期盼已久的“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综合整治提升”也纳入了斗门区“十件民生实事”,有望再造斗门一张城市新名片。在综合整体提升的过程中,斗门区将规范管理制度、树立诚信管理理念、创新创建诚信品牌等理念引入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创建文明诚信市场试点”之中,有效改善过去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的乱象。
“通过建立文明诚信经营管理相关制度和组织机构,用制度约束商户的经营行为,引导商户树立文明诚信经营理念。”斗门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配置统一标准的智能秤、环保透明塑料购物袋,有效杜绝个别商户在秤具上、利用厚黑袋子"做手脚"的不诚信经营行为,并通过"红黑榜""黄牌"公示制度,加大商户违规成本,规范商户文明诚信经营行为。”
大力整治脏乱差黑点盲点
曾经“脏乱差”的集聚地,如今成了“高大上”的文明窗口,华丽变身的农贸市场,给市民带来了更多便捷和舒适,文明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促进文明素养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蔚然成风。
小小菜场,折射出一座文明城市的发展与内涵。2015年,珠海历经九载,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过程,是不断美化环境和生活的过程。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总测评年,斗门需要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上实现大发展,更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建设上实现大发展。”近日,珠海市斗门区召开创文迎检工作会议,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斗门将以迎检为契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卷调查满意度、各类活动场所维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项内容,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生态更加宜居,社会服务更加便利,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对于斗门而言,“创文”的过程,就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针对学校、医院、车站、公园、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大对私设摊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整治力度,营造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斗门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会议安排,下一步,斗门将对脏乱差黑点、盲点,特别是城市出入口、农贸市场及周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地区,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
其中,斗门将对重点路段和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对乱拉乱挂严管重罚,保持对划线范围外的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牛皮癣等城市顽疾的高压态势。同时,重点治理老旧小区乱堆乱放、违章建筑等现象,全面清理卫生死角,维护好小区环境卫生;积极对标补差,确保路面、路灯、垃圾屋、排水等硬件设施完好无缺,并针对文明指数反馈的重点问题举一反三,针对同类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整改。
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
在刚刚过去的8月,来势汹汹的台风“海高斯”造成斗门约2.3万株树木倒伏。
面对家园创伤,超过两万市民积极响应招募令,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报名参加清障扶树志愿服务行动,抓住倒伏树木恢复的黄金期。珠海斗门人的精神文明塑造在“创文”中得到激发,以“创文”为抓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人们亲手重建家园背后,是一座文明城市的大度与大爱。2018年11月,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被列为省级试点,随后在去年10月被定为全国试点。
今年,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斗门区明确将实现区、镇、村三级共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并将采用小程序、“村村通”广播等多种智慧手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群众生活。
实际上,随着“创文”的深入,斗门志愿者的身体力行不仅感染着这座城市,也让他们成为了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活跃在斗门各个角落的153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主力军,这些志愿者包括机关人员、教师、学生、医务人员、企业家、文化能人等,组建了包括由区直各部门牵头成立的15支区级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内的232支志愿服务队伍。”斗门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创文”的深入,斗门将探索“社工+志愿者”志愿服务形式,通过扶持社会组织入驻、社会组织培训和指导本地志愿者实现自我服务的路径,实现农村志愿服务专业化和常态化开展;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扶持培育优秀农村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
与此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斗门区还将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营造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区级文明村创建标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斗门区近日召开创建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动员部署会议,要求按照统一部署,举全区之力攻坚拔寨、补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