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汉章
“现在有装备齐全的警车和先进便捷的警务通手机,但几十年前我们是骑着老旧摩托车外出执勤,处理警情时全靠手写、笔记。”从警40年的香洲公安分局朝阳派出所社区民警谭华建告诉记者。
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的1980年,谭华建加入了珠海公安的队伍。40年来,谭华建以一名普通民警的视角,见证了珠海经济特区的腾飞与珠海警务的发展,“城市面貌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工作形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今年57岁的谭华建身材瘦高,两鬓微白,是土生土长的珠海人。1980年,谭华建高中毕业,当时他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我父亲曾经也是一名警察,从小就给我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警后,谭华建被分配到市公安局技术侦查部门,负责技术侦查和证据固定等工作。
上世纪90年代,谭华建被调到了东风派出所。当时整个派出所仅有十来人,工作条件也相对比较艰苦。他告诉记者,所里只有几台老旧摩托车,更多时候他们要骑自行车外出执勤。当时手机还没有普及,出勤如需要与所里联系时,要到附近其他单位借电话或是打公共电话。那时民警人人一本笔记本,每个月的工作内容会写满厚厚的一本。
“如今,我们都配备了既先进又好用的警务通警用手机。”谭华建如数家珍地为记者介绍警务通的功能,除了可以随时随地核查人员、车辆、房屋等信息外,还能在手机上完成资料录入等操作,为社区民警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谭华建出勤的警车上,配备了车载对讲机、救生圈等设备,便于他应付各种执勤场景。
“40年来,民警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华建说,随着科技手段的普及、警务机制体制的优化,原来相对较为高发的盗窃等案件,如今已经减少了很多,社会治安得到极大改善,“我们社区民警的工作重点也在往预防电信诈骗等方面转移。”
以平凡工作践行崇高使命
2000年,谭华建调到了朝阳派出所。工作部门换了,但他还是干着社区民警的老本行。在谭华建看来,社区民警需要兼顾社区治安、值班出警,甚至是校园安保等事项,“这项工作虽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工作场景,但几乎每项警务工作都会涉及到社区。”
“阿叔,你去派出所时要记得带齐材料,不要白跑了。”9月24日上午,谭华建来到北堤社区前进一街,上门通知家属为已故人口办理户籍注销手续,他在临走前轻声叮嘱。前进一街多是老旧居民楼,入口处往往没有门铃或门铃已坏,谭华建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在楼下等候居民进出才能进入楼内。在爬上其中一栋居民楼的4楼后,他敲了数分钟的门,却无人在家。“又要走多一次了。”谭华建扶着楼梯微微发喘,摇头笑着说。
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时期,谭华建几乎每天都要不停地爬楼梯,确保社区防控工作做到实处。在做好入户工作的同时,他还要协调邻里间的纠纷。看到原本怒气冲冲的双方当事人,在自己的劝说下握手言和,谭华建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社区工作十分琐碎,这要求民警要有耐心和爱心。”
“老谭,你又过来啦。”在记者跟随谭华建入户的过程中,不少居民都亲切地和他打招呼、拉家常。谭华建告诉记者,社区民警是警察面对群众的第一个窗口,“群众遇到困难时愿意跟我说,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40年弹指一挥间,谭华建还有3年就将退休,“我希望继续以这份平凡的工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新闻推荐
南屏镇出台《南屏村核心保护区建筑风貌管控指引(草案)》 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留住乡愁
南屏村核心保护区。南屏镇供图郑先生在老宅前回忆童年。本报记者宋爱华摄今年6月,《南屏村核心保护区建筑风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