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孙恒
挑担、磨坊、捕鱼、插秧、卖冰棒、收柴草……这一幅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生产生活场景源于吉大街道吉莲社区文化墙。每当人们路过这里时都会驻足欣赏,细细回味和感受过去人们的生活场景,在如今的钢筋水泥时代,寻回一丝温情和美好回忆。(《珠江晚报》10月12日03版)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载体,文化墙具有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美化城乡环境等功能,在城市和乡村都不鲜见。但在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年代,如何进一步利用好文化墙,更好地发挥文化墙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吉莲社区让文化墙重现过去“吉大人”的生产生活情景,让老一辈可以回忆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年轻一辈能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让社区居民牢记文化根基,了解文化脉络。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吉莲社区的这种结合社区风俗文化、地方特色而对外宣传的做法,可以向全市复制推广,各个社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墙。如果全市各社区都让文化墙活泼起来、内容丰富起来、形式多元起来,文化墙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
新闻推荐
拥有全国客流量最大陆路口岸 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280多倍 珠海香洲蝶变花园城区
珠海城区。朱泽辉摄珠海吉大香炉湾。蔡海云摄珠海海滨泳场。陆绍龙摄珠海大剧院。蔡海云摄深圳商报驻珠海记者方良腾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