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打击“黑煤气”窝点。
近日,凤山街道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督等部门,对夜市摊点进行突击检查,凡使用“黑煤气”的摊贩一律收缴气瓶;发动群众提供“黑煤气”线索,联合打击“黑煤气”窝点;规范每天配送的数量,实现“勤送减屯”。通过多方联动,综合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
采写:本报记者纪瑾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源头治理
打压“黑煤气”生存空间
凤山街道是今年新成立的街道,辖区总面积约32.8平方公里,地处珠海市香洲区北大门,毗邻中山市坦洲、三乡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滞后,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之大部分辖区没有进行燃气管道改造,居民普遍使用瓶装气,也给周边城市的“黑煤气”流入提供了空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非法经营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俗称“黑煤气”,气瓶多为报废瓶、超期瓶,而且缺斤少两,还经常添加二甲醚。由于不是正规经营,往往成本极低,售价比“正规气”便宜一半以上,在城中村的小食店、大排档、夜市摊点等需要大量使用燃气的经营户中,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持续打击,“黑煤气”转入地下,采取流动销售、私下接头的方式逃避检查,增加了治理难度,给消防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凤山街道采取查缴结合的办法,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督等部门,对夜市摊点进行突击检查,凡使用“黑煤气”的摊贩一律收缴气瓶,并对摊主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问题严重的吊销工商执照。同时,该街道与中山市坦洲镇跨市合作,发动群众提供“黑煤气”线索,联合打击“黑煤气”窝点。
行动开展以来,该街道共收集群众提供线索156条,开展联合打击活动3场,打击窝点1个,收缴“黑煤气”132瓶,吊销营业执照1家。通过惩治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从源头上有效消除燃气安全隐患。
抓供给侧
规范“正规气”经营行为
“在以往的燃气安全治理中,普遍采取大排查、大入户、大走访的方式,由于工作时差,租户白天大多出门工作,存在"敲不开门""找不到人"的问题。”凤山街道党工委委员覃佐昕说,“在这次治理中,凤山街道转换思路,从供给侧想办法,让燃气公司也参与治理。”
该街道约谈辖区及周边的燃气经营负责人,明确严控配送数量。在排查中,街道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商铺存在屯气行为,甚至有一家小吃店屯气达11瓶之多,给消防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针对这种现象,街道对煤气经营者明确要求,除特殊情况,原则上每日对同一家场所的送气量不得超过两瓶,同时回收同样数目的空瓶。通过规范每天的配送数量,实现“勤送减屯”,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同时,让“送气工”当“信息员”。送气工走街串巷、“应召上门”的工作特点,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燃气用户的安全隐患。该街道让送气工充当一线“信息员”去发现和收集燃气安全信息,主要是收集气瓶安全阀是否良好、管路是否老化、浴室里是否使用直排式无烟道热水器等信息,以及大量屯气、“黑煤气”相关线索,经燃气站收集整理上报街道应急办,应急办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及时开展精准治理。每季度,街道根据送气工的工作表现和立功情节,进行适当奖励,并与入户积分挂钩,以此充分调动送气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形成送气工发现——燃气企业收集——街道办治理的排查整治工作闭环,提高了排查整治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郑振华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珠海市万山区桂山镇的“90后”邹兴伦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