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斗门区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20-12-24 07:02   http://www.kcqsx.com/


美丽的斗门。美丽乡村成游客热门“打卡地”。长园运泰利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12月18日,总投资约3.6亿元的斗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正式动工,未来将建设成为珠海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型妇儿医院;而就在前一天,位于井岸镇中兴路与渡江路路口的斗门区首座环形过街天桥也正式开始施工,建成后将可缓解该路段交通压力,保障人车通行顺畅。

“十三五”期间,斗门区构筑“生态新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格局,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交通、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初见雏形。

数据显示,2019年,斗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41亿元,2016年-2019年年均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93.10亿元,年均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年,年均增长9.2%;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区。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吴梓昊

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

临近年底,位于新青科技工业园的长园运泰利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的疫情对我们没有太大影响,公司抢抓机遇实现了逆势增长。”长园运泰利事业部总监邵飞说。长园运泰利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3C产品的智能检测设备研发与制造。“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业务整体销售额累计已突破11亿元。”

以技术提升智造,以创新赋能未来。长园运泰利的韧性、稳健与活力,是斗门区智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根植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斗门区智能制造业正在一个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成长壮大,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先头兵。

“十三五”期间,斗门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实现斗门制造向斗门创造、斗门速度向斗门质量、斗门产品向斗门品牌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斗门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

珠西智造高地,滨江生态新城。斗门区委、区政府审慎研究、长远谋划,将集聚交通区位、土地载体、港口码头等资源禀赋于一体的斗门生态农业园白蕉新港片区,打造成为斗门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建设珠海市乃至珠江西岸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增长极。

“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旨在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新增长极,助力夯实斗门"工业强区"基石,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说。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斗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38亿元,年均增长5.7%。其中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9%、63.8%、54.4%。

在实体经济不断向上突围的同时,斗门区的工业产值摆脱了对重点企业的依赖,抵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做大做强,2019年全年完成产值304.1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8.4%;以冠宇电池、鹏辉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产值84.79亿元;以运泰利自动化、精实测控等企业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全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52.44亿元。

加快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

深冬季节,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依然绿意连绵。长春花和鸢尾簇拥点缀着公园岸线,河畔成片的美人蕉擎着黄色花朵,与水畔紫色的翠芦莉花、绿色的蒹葭交相驳杂,晕染水岸。

井岸城区历史悠久的霞山公园、具有本地特色的斗门市民公园、连接斗门情侣路的黄杨河湿地公园……198座大大小小的公园点缀在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大地,“百园连环”,构建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疏林草地、四季花开。截至2019年年底,斗门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436.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44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35%,城市美化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现在闻不到臭味了,水里有了鱼虾蟹。”在井岸镇五福涌的中下游,保洁员关凤娣摇着小船清理河涌中的青苔。红果冬青、水蒲桃、落羽杉、柳叶马鞭草、水生美人蕉、菖蒲……在五福涌的源头,名目繁多的绿植栽种于此,成为冬季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截至目前,斗门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41亿元,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243名河长“上岗”治河,开展8条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总整治长度达21.05公里,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今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全部达到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为100%。

井岸等城区面貌一新,公园绿地增加了,黑臭水体日渐清澈,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了。

斗门区长远谋划、高端布局、持续发力,在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过程中,紧抓“三化三城”建设,持续推进“一河两岸四组团”“十里滨水长廊”建设,高标准打造湾区魅力之城。斗门区成功摘得“国家生态区”等国字号荣誉,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满足群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需求。

加快建设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莲洲镇,一片总面积逾17000亩、集寓教于乐、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岭南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已经初具雏形。

这里是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在200余亩的中药园片区里,有近40名工人在照顾地里的白芨、首乌等中药材幼苗,其中就包括47岁的石龙村村民余国田。早些年,他去过广州、珠海市区打工,“以前没赚到什么钱,家里经济不太好。来了岭南大地,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

余国田的切身经历,是斗门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斗门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累计投入30余亿元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3个村居创建成为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感受绿水青山,品味本土美食,入住乡村民宿……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118个涉农村居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升级、三线下地、建筑风貌提升等方面旧貌换新颜,不断提升的“颜值”撬动起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良性发展循环: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秀丽,游客纷至沓来。

斗门区是珠海市乡村旅游的主阵地。经过多年努力和积极探索,斗门区在建设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过程中迈出了新步伐,以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为抓手,营造“春看花、夏采摘、秋收获、冬精品”,逐步构建村景交融、村景合一、处处是景、处处可游的斗门全域旅游格局。

开展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农耕文化体验等文旅活动;以斗门区文化节、旅游节、体育节和美食节四大品牌活动为载体,演绎本土优秀民俗文化;以“装泥鱼”“斗门水上婚嫁”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链接多项省市区非遗项目,让乡村优秀文脉得以传承……焕发乡村传统文化魅力的斗门区,正以其丰富文化内涵,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悦身心、留住乡愁。

“在展示绿水青山自然禀赋之外,斗门区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率先破题农村综合改革,接续发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周海金说。

新闻推荐

喝杯咖啡充饱电 汽车蓄能更方便 助力大湾区绿色发展,岐关新能源第二座超级充电站启用

本报讯记者宋雪梅报道:“对我们的士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现在多了个超级充电服务站,位置也好,半小时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区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