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珠海斗门高标准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图为日落时分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一弯西江碧水,润泽千年水乡。
时值岁末,在珠海斗门,西江入海口磨刀门水道凌波飞渡,桩机起落,吊装旋转,跨江而来的香海大桥建设工地传来佳音——昭兴围互通立交已实现贯通,为2022年实现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耀眼的世纪工程,那么即将贯通的香海大桥,则将成为珠海斗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其不仅将缩短珠海城市内部的时空距离,还将推动斗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面对疫情大考,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斗门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翻红转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奋力奔跑。
为梳理和总结一年来区内发展的成效与经验,斗门区启动“2020年斗门区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市民可通过网上投票,从20条候选目录选出十件大事。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疫情大考下出先手棋赢得主动权
回望2020年,总是绕不过一场全民上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年前,2020年1月23日,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珠海斗门果断宣布:全市率先提前关闭了迎春花市,取消元宵大巡游,并在主要入口、高速公路出口24小时测体温,并在36小时内率先建成了全省首个隔离区。
一个月后的2月19日深夜,珠海斗门又一次下出先手棋,率先在全市宣布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备案制,成为珠海市第一个发出全面复工复产号令的行政区。
率先提出关闭宗教场所、率先用大数据追踪核对重点人群、率先实施居家隔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珠海斗门用“十个率先”打响了迎击疫情的阻击战。
过去一年,珠海斗门组织党员下沉一线、实施“六严措施”、做到“十个率先”、明确“九个到位”、发布“暖企25条”……交出了一份抗疫“硬核”答卷。复工复产期间,综合运用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和创新支持等多种手段,切实为各类企业减轻负担,推动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标志性的项目加快复工复产。
从落地社保减负、加强援企稳岗,到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再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落地连串减税降费措施,珠海斗门将“六稳”“六保”作为贯穿经济工作的主线,经济社会复苏蹄疾步稳。
一系列举措,为打赢“十三五”收官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珠海市斗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6.7%,连续两年(2018年—2019年)跻身全国百强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去年12月29日,珠海市斗门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在此基础上展望“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提出将以“打造一个斗门新中心,构建两大产业带,建设四大现代化园区,做大五大产业集群,激活六大镇域经济板块”的一二四五六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明确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的区域发展目标。
产业突围营商环境优化引凤来
不久前,智能装备领域龙头企业东升源(广东)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下称“东升源”)宣布在珠海的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动工,机器轰鸣声随之在珠海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不绝于耳。
从珠江东岸到珠江西岸,东升源从深圳跨江而来。
作为珠海市未来产业、城市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过去一年,珠海斗门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完善新青科技工业园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等新动能加快形成。
过去一年,珠海斗门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从法治保障、政务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获得2020环球“金趋势奖”年度营商优化奖。在8月召开的“斗门区质量大会”上,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获“2019年度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称号,各获奖100万元。
随后发布实施的《珠海市斗门区促进建造业发展扶持办法》,则推出一揽子力度空前、扶持范围广、奖金额度大的扶持政策,最高奖励3000万元,以增强建造业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从单纯进行建筑行业管理向积极扶持建造业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投产。
去年4月28日,总投资150亿元的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在斗门开工,项目将打造中国文旅产业的标杆,预计2022年建成开业。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正式动工建设,这一总投资150亿元的“巨无霸”型文化项目,仅用了221天。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斗门全年签约投资总额超235亿元,涵盖聚科半导体封测研发及应用生产总部基地、金爵精密金属塑胶零部件生产基地、源呈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18个重点产业项目,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呼之欲出。
城乡共美跻身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
去年年底,历经三年鏖战,随着最后一榀30米箱梁的平稳落座,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之一的鸡啼门水道之上,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全桥贯通。
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的建成通车,将成为珠海西部斗门区和金湾区的“新动脉”,将两个片区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8分钟,有效缓解湖心路早晚高峰的拥堵状况。同时,助力尖峰南板块与金湾航空新城形成“10分钟生活圈”,促进大桥两侧的配套共享,对西部生态新城建设、斗门加速融入粤港澳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变革是区域发展的先声。过去一年,珠海斗门高标准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推进“三城三化”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附属绿地”的绿地体系,打造四季常绿的绿城、四季花开的花城和公园之城,黄杨河“一河两岸”“十里滨水长廊”魅力凸显,白藤、白蕉、尖峰南、井岸“四大组团”初步成型,高品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获广东省唯一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
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珠海斗门新建或改造公园达15座,新增公园面积约23.46万平方米。至此,斗门全区共新建或改造198个公园,总面积约1069.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38%。
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山、亲水的愿望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绿城、花城、公园之城呼之欲出。与此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提升,城乡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满足群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逐渐深化的农村改革中,斗门在珠海市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股权量化指导意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让斗门农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20年,珠海斗门跻身广东省7个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市县之一,将试水探索建立美丽小城镇发展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为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可推广的发展经验。
斗门2020“十件大事”请你来评选
一、投票时间:2021年1月20日——2021年1月24日
二、投票办法
关注“今日斗门”官方公众微信号,在评选页面进行投票。群众投票于2021年1月24日0时截止,评审组综合评定后,于2021年1月25日揭晓“2020年斗门区十件大事”。
三、奖项设置
设群众参与奖,其中一等奖3名,各奖1000元年货购物卡1张;二等奖10名,各奖御温泉套票(温泉票+自助餐)2套;三等奖50名,各奖大信·新都汇消费套票(美食现金券+购书卡)1套;四等奖100名,各奖四季年桔1盆;五等奖300名,各奖诚丰电影票2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吴梓昊)“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在年前拿到被拖欠了近半年的工程款,终于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