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莫海晖报道:“汶川地震之后,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大量出现,并积极参与国内自然灾害及人员搜救等各种救助活动,展现出丰富的社会潜在资源和力量,同时也暴露出部分民间救援组织资质缺乏、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珠海市委会主委贺军建议政府加强投入、加强管理,建设一批强大的民间救援组织,作为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
“救援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救援素质和技能资质,必须持证上岗,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民间救援组织人员却没有强制要求资质。”贺军认为,各地政府对民间救援组织的管理较为松散。具体表现为:对救援人员的资质缺乏认定;有救援任务发生时,缺乏统一组织;民间救援组织缺少资金、物资支持,基本靠自筹资金生存。
贺军建议广东省结合实际需求,在各地培训一批技术过硬、行动规范的救援队伍,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密切协同、保障有力的社会应急力量工作体系。要将民间救援队伍力量纳入应急体系规划,在有需求的县市打造几支有较强能力的综合性民间救援队伍,建立健全的政府购买服务、救援补偿奖励、保险等服务保障措施。尽快出台统一的民间救援操作技术标准,清晰指引民间救援组织的日常训练和救援行动。通过资质认定管理、救援准入管理、队伍备案备调管理,规范民间救援组织日常管理,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管,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效参与抢险救援行动。
新闻推荐
回顾历史 砥砺前行 市生态环境局保税分局与保税区管委会建设环保局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参观人员通过历史图片、文字介绍等,深入了解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发展历程。本报记者郑振华摄本报讯记者郑振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