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联
她19岁入行,26岁成为护士长,至今已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2年,其中有15年是在护理管理岗位。先后担任心血管内科区护士长;胸心、烧伤整形外科区护士长;感染病防治中心科护士长兼感染病门诊区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兼手术麻醉医学部科护士长。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场战斗中,她临危受命,成为珠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中大五院新冠肺炎救治专科总护士长。
她扎根临床护理岗位22年,用爱呵护团队每个人,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她,就是中大五院护理部主任杨小月。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2019-2020年度珠海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她获评珠海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别)。
抗疫一线的“排头兵”
2020年1月21日,省疾控中心公布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名单,中大五院被列为珠海定点收治医院。随后,这里成为珠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
1月23日上午7时23分,杨小月接到通知前往医院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一进会议室,院长单鸿便告诉她:“院领导决定成立新冠肺炎救治专科,你当总护士长。”当天20时23分,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杨小月二话不说,马上投入到工作中。连续76天,1800多个小时奋战在抗疫一线。
1月23日晚,中大五院两个备用病区开始接收患者。由于患者数量增加,1月23日至24日,该院新冠肺炎救治专科紧急增设了3个病区,并在随后的两周内先后两次增设,最终扩展至14个病区。作为总护士长,杨小月需要统筹调配所有病区的护理人员。“90后”“95后”护士纷纷披甲上阵;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300多名护理人员在杨小月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面对这场大战,后备医疗物资管理非常重要,作为“管家”的她心里非常清楚,必须周全考虑、减少浪费。每天,她根据各科室收治患者的特点安排物资的分配,虽然每天都有十几推车的物资进出,但账目井井有条,一套防护服、一个口罩、一包饼干等一一登记在册。杨小月每天来回奔走在病区和办公室之间,协调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紧急排班、技术操作等棘手问题。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杨小月带领团队为患者送上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力。
为了让湖北籍患者有家的感觉,能吃到家乡的味道,2月28日,杨小月联系店家,送来武汉特色热干面,当湖北患者端着热腾腾的热干面,高兴地说,“真让我们喜出望外,要知道武汉热干面在珠海很难吃到。”“谢谢叔叔阿姨,我真的太想吃热干面了!”一名13岁的患者看到热干面后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一位患者需要做坏疽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的手术治疗,术前病人出现恐慌、情绪不稳定,她主动上前排解,做心理疏导和家属安抚工作、术后康复的护理工作;当了解到新冠肺炎患者有焦虑情绪时,她带头与患者一起做八段锦,与大家一起放松心情,促进治疗和康复;当最后两名患者出院时,她主动做心理支持安抚工作。面对患者的感谢,她总是那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护理团队的“铁人护士长”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用来形容杨小月最为贴切,她就是这样一位“铁人护士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杨小月曾两次参与珠海重大疫情防控工作。
2014年10月,一位就诊患者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作为感染病防治中心科护士长,杨小月连晚饭都没吃就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督导现场工作,一直忙到凌晨,确定排除感染埃博拉病毒才下班。
2015年5月,两名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入珠海,被立即隔离。在隔离期间,杨小月带领护理人员对两位患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每天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求。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小月舍小家顾大家,孩子们已经70多天没有得到妈妈的照顾,不满三岁的二宝跟妈妈通话时,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哭喊着“我想妈妈,我要妈妈回来陪我”。杨小月强忍内心的思念和牵挂,继续战斗。
长期奋战在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文弱的杨小月遇到事情总能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凭借着优秀的应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说,能让工作流程更加优化顺畅、让就诊患者更加舒适安心,自己很开心。
心声
“大疫带来大考,大考引发思考”,经此疫情,我们坚定了责任,磨炼了素养,也赢得了荣誉。但是疫情还未终结,我们还需严防死守,严阵以待,不能松懈。要继续以饱满的斗志和专业的精神持续作战,赢得最终的胜利。守护美好的家园,是我们的职责,相信明天会更好!
——杨小月
新闻推荐
1月31日,市政协委员陆续到驻地报到。本报记者钟凡程霖摄本报讯记者宋一诺莫海晖报道:今日起,珠海进入“两会时间”。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