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珠海 > 正文

提升能级 要精品城市更要大城气度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2-05 07:08   http://www.kcqsx.com/


2021年伊始,深中通道西着陆点——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再引关注,一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成为焦点。出让地块拟建设高度超过220米的超高层建筑——“未来之门”。

220米的高度,足以让这座“未来之门”闯进中山高楼前五行列,但其意义并不在高。正如其名,寓意通向未来,走向世界,矗立在珠江口东岸边上的它更像一面旗帜、一道宣言,彰显城之大气,宣示对接深圳、参与大湾区建设之决心。

40年兴一城,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山这座小城因伟人故里而闻名,因产业而兴盛。40年后的今天,乘“双区”建设之东风,中山城市之舟再度起航,目标坚定而清晰——湾区枢纽,精品中山,要精品城市,更要大城气度。

以“湾区视野”打开城市建设维度,中山的城市更新将写出怎样的故事?

拉开城市框架

交通,撑起城市的骨架。地铁,一直是中山志在补上的一块交通拼图。

2021年,中山终于迎来了修建地铁的希望。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即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段)前期工作。没有地铁的中山,搭上了“跨市地铁”的专列。

交通一直是中山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中山能取得“四小虎”的成就,与交通建设喝上“头啖汤”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将全市沙土公路扩宽改建为水泥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区镇镇通水泥路。随后,番中公路、城桂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陆续建成,一张内畅外联的快捷路网随之成形。路通财通,中山正是在那一段交通大建设的激情燃烧岁月里,迅速积累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

多年以后,当中山发出重振虎威号召,交通依然是城市突围的首要突破口。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曾在全市交通建设大会战暨征地拆迁攻坚工作现场会指出,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山交通建设更应以只争朝夕的力度和强度推进。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将2020年定为中山的“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交通被放在了“三个年”之首。

这些年来,深中通道是中山交通建设绕不过的话题,轨道交通也是焦点之一。在中山的交通攻坚战中,轨道交通是重中之重。中山轨道交通基础薄弱,直到广珠城际轨道开通,才结束了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这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来中山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如此迫切。

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准时、快捷、大运量、耗能低等特点,让其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最佳标配。对于跨区域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轨道交通则是促进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桥梁。

当“轨道上的大湾区”被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等目标相继提出,中山迎来了轨道交通建设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说,错过了珠三角“铁路时代”的中山,再也不能错过大湾区的“轨道交通时代”。

打铁仍需自身硬。打响交通攻坚战,融入大湾区交通网,中山仍需补上交通内网的短板。这场大战,拼的是速度,更是拼实干。去年,一批“瓶颈路”被打通,黄圃快线、民古公路等快速路相继建成通车,让人看到了一座更快、更好、更畅通的城市,也让人对中山建设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有了更大的期待。

打造“国之重器”

珠江潮涌,千帆竞发。湾区城市的竞合早已换道,环顾珠江口,科学城、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身影随处可见。近年来,中山在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上也取得了突破,光子科学中心和先进低温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宣告中山“入局”。

中山需要大科学装置吗?这可能是有更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的确,在一个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城市,想方设法打造一个“国之重器”,是否用力过度了?如果我们跳出中山来看这个问题,或许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科学装置的出现。从结果上来看,大科学装置是一个地区科学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技术制造能力的体现;从过程上来说,大科学装置是由多学科支撑、众多高新技术集成和国际竞争的产物,是支撑多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先进的大型公共技术平台,必然会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产生影响,对城市产业和人口结构优化均带来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广东密集布局大科学装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山正是以这种更广阔的时空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山需要大科学装置,因为这座城市不仅需要科研重器,更需要一颗敢于梦想、敢于破立的心。通过引进大院大所,对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主动融入全省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布局,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知难而行,不易其志。引进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并非易事,但中山一直朝着目标努力。早在2018年,中山就在翠亨新区启动翠亨科学城建设,并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机构,打造国际化现代城市新中心。中山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创造性设计为宗旨开展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旨在打造为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在创新的发展赛道上,中山的脚步越发加快。在2020年中山提出的“3+4”重大产业平台中,中部产业平台将是依托国家级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打造的高端产业平台,与东部翠亨科学城遥相呼应,承载着中山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的希望。

走向未来之门

破与立,是城市进步永恒的话题。大破大立,方显城市革新决心。

回望过去,中山以小取大,以仅占广东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奇迹。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强大的城市,善于战胜别人,伟大的城市,勇于战胜自己。经历40年的高强度开发,中山城市建设空间资源已到了临界点,重整城市空间格局,梳理土地资源体系已成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破非常之局,须以非常之举。2019年以来,中山以“厘思路、治乱象、去泡沫、调结构、提质量”为导向,促进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回到健康轨道。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中山铁腕整治土地和规划乱象,出台55项制度,树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新章法,土地、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大量存量用地从“纸上”走向“地上”。

存量用地“晒太阳”情况少了,落地建设的项目多了,激活了城市和产业发展活力,2020年工业投资等指标好转,就是最好印证。

要实现弯道超车,就不走常规路,城市发展亦是如此。去年,一场“向存量要增量”的城市更新和旧改攻坚战在中山各地打响:2020年1月10日,中山市第一宗村级工业园整体“三旧”改造项目在古镇镇拉开帷幕;3月,小榄镇启动中山市首个“工改工”项目;9月,中山市城市更新局联合坦洲镇成立中山市首个连片工业园改造项目工作领导小组;12月,中山发布《中山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等城市更新工作政策,明确支持连片“工改工”。

路远虽坚,行则必至。随着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梳理,改革红利和发展空间将向中山敞开怀抱。下一个10年,期待能级更高的中山,走向未来之门,吹响重振虎威、城市胜利的号角。

大事记

◎2020年1月

确立2020年为“交通攻坚年”。明确以深中通道通车为窗口期,未来投入1500亿元以上,逐渐构建高铁、地铁、高速、快线、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综合性、立体化、便捷式快速交通网。

◎2020年12月

中山发布《中山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等城市更新工作政策,明确支持连片“工改工”。

◎2021年1月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即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段)前期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

新闻推荐

珠海市区两级侨联联合开展送温暖活动 向困难归侨侨眷发放慰问金4万元

本报讯记者马涛报道: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广大侨胞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让困难侨胞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提升能级 要精品城市更要大城气度)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