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夏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珠海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迈好第一步,珠海今年将继续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安排重点项目569个,年度计划投资1327亿元。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健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珠海将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全面提速路、桥、隧建设,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乘势而上破解交通瓶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其中,珠海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珠海至肇庆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珠海段,加快建设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二期,推进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和珠海地铁前期工作。推动香海大桥主线、兴业快线北段(西线)、鹤港高速一期年内通车,加快建设珠海隧道、菱角咀隧道,动工建设金港大桥、机场北快线。
与此同时,珠海也将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莲洲通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推动开通珠海机场国际口岸和国际航线。加快珠海港码头、锚地设施建设,推进高栏国码集装箱三期、港弘码头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
“一方面珠海需要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要继续"向外走",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壮大自身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
2021年,珠海围绕“好上加快”做文章,确定了一系列“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等。
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珠海将推动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等10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之外,力争年内引进97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争取重大航空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同时,深化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加快建设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园、珠海国际健康港、南屏科技生态城、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产城融合创新特色园区。
“咬紧重大项目不放松,是抢抓战略机遇,借力借势发展壮大的一个有力突破口。”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邓江年看来,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珠海所用;利用土地空间优势推动资源进一步向西部倾斜,利用国家和省的重大改革试点授权为“二次创业”释放红利,这些都是激发珠海后发优势的发力点。
紧紧扭住能级量级和枢纽功能两大方向,珠海将打出一系列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组合拳”——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新增“三旧”改造180公顷、完成改造140公顷;新建5G基站1.1万座。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打造十字门、吉大城市之心、九洲港和富华里商圈,建成中海环宇城、金湾华发商都、斗门富元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
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推进九洲观光塔、城市阳台建设;改造提升圆明新园、香山公园、炮台山公园;加快建设小横琴山步道,建成凤凰山、板樟山山地步道;新增86公里碧道;启动建设市级植物园、儿童公园,规划建设科技馆、青少年宫等……
回顾2020年,珠海通过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推动543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扩容提速,全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6.22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11.2%。
“十四五”时期是珠海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变的关键时期。新的一年,珠海将继续大手笔、大气魄地“集中火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这个关键开局之年吹响冲锋号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佘映薇本报驻怒江记者韩科报道:2月3日下午,珠海市扶贫办、珠海市对口怒江州扶贫协作工作组、珠海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