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
“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位列2021年珠海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该项目今年2月初正式启动,着重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聚焦居民身边的“微环境”,精准对接民之所需,通过“微实事”撬动“大民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本报2月22日06、07版)
群众利益无小事。自“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各区、各级各部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体现了相关部门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的办事速度,也折射出珠海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特区效率。
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实事,全面增进市民福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其间,珠海市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办好“民生微实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抓好各个项目落实,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体现由民做主,激发社会活力。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才能夯实民意基础,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保障居民在“民生微实事”项目上的话语权。各个项目的决定、实施和验收要与辖区居民代表充分协商,并经过社区协商议事会议通过,以此不断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突出解决问题,精准对接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侧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呼声高、亟需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村(居)委会要把好项目申报关口,防止项目背离群众需求。只有深入社区一线调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才能制定切合社区实际、贴近群众生活、满足居民需求的项目。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在出台工作指引和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指导和项目监督必不可少。要不断完善项目征集、项目评议、资金安排、组织实施、验收考核等工作机制和环节流程,做到公平、公开、透明,特别是要通过第三方评价、资金审计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总结和提升,探索建立市级抽查、区级督查、街道审计、社区评议的项目常态化评估机制。
推动多元参与,实现持续发展。除了政府提供必要资金外,为了保障“民生微实事”项目可持续推进,还应充分发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有效链接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区基金以及热心人士的外部资金,形成多元化项目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民生微实事”项目作为每年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长期开展下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办好“民生微实事”,既是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发挥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用心用力用情抓好“民生微实事”落实,奋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努力开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一诺报道:近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16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破产工作府院联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