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
午夜施工不停、机器轰鸣,居民夜不能寐、怨声连连……夜间施工噪音扰民问题,一直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的一个痛点。2019年,珠海传媒集团推出的民生类节目《问政珠海》已关注过该问题,并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夜间施工扰民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去年以来,该现象又再出现反弹。(本报3月14日02版)
工地噪音扰民是市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长期以来,市民投诉一直高居不下,主流媒体也十分关注,但相关部门的治理效果却差强人意。据统计,去年全市单是通过12345热线转办的夜间施工扰民投诉,约有9800宗。
治理工地噪音扰民,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世卫组织的研究早就证实,噪音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不仅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增加患心脏等疾病的风险。去年全市近万宗的热线投诉,不仅说明工地噪音扰民现象十分普遍,也反映出有关部门的整治努力,并没有很好解决市民的烦心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些投诉,失望的市民极有可能把对工地违规行为的不满和愤怒,转移到政府部门头上,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治理工地噪音扰民,不能光靠媒体监督,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硬”起来。虽说经过媒体曝光后,工地噪音扰民也曾一度出现过好转的迹象,但终归“昙花一现”。这说明,“运动式”的治理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对此,有关部门要总结前期治理经验和不足,注重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噪音扰民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智能化监管手段,提升工地施工噪声监测能力,实现特定时段对工地噪音的实时监测,有效破解监管盲点和取证难题;另一方面,建立热线投诉跟踪处理机制,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主动出击,积极调查取证,一经查实,按照《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从严予以处罚。只有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让相关法规长出“利牙”,才能让施工单位不想也不敢违规作业。
治理工地噪音扰民,既检验政府行政执法能力,也体现城市治理水平。面对市民的大量投诉,相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抓起。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把解决市民投诉问题成效跟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挂钩,通过激励奖惩手段,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倒逼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严格执法。对于庸政懒政、履职不力、执法不严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群众满意,是政府部门努力的方向。期待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工地噪音扰民的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持之以恒抓好整治工作,还城市一个宁静的宜居环境,让市民夜晚能睡上一个好觉。
新闻推荐
68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齐聚珠海“取经” 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理念和方法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佘映薇报道:3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乡长学院第二期“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