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内参观。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编者按
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初心力量。珠海革命遗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从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苏兆征,到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即日起,南方日报·珠海观察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之“珠海红色印记”》系列报道,实地蹲点珠海红色遗址,探寻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凝聚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
夜幕下,位于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的伟民纪念广场上,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迎来一日劳作后的休憩时刻。人们伴随着音乐起舞,儿童在旁追逐嬉戏,惬意漫步在广场上的他们,目光不时被一尊高大的铜像所吸引。
只见他右手拄着杖,左手插在裤兜里,西服上的领带随风飘起,双目有神犹如迎风远眺。这是我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革命先辈,也是珠海金湾三灶的英雄儿女——林伟民。
作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林伟民先后参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海员大罢工以及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同时,也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广东海员。
在林伟民短短40年的生命中,他从一个海员工人成长为崇高的革命者,为工人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在他的家乡,对林伟民的纪念和怀缅已深深嵌入这片土地。
在伟民纪念广场东侧,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经过升级修葺,在上个月重新对外开放,以林伟民名字命名的纪念小学也已投入使用,共同牢记先辈奋斗历程,传承革命遗志。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
统筹:吴志远黄鹤林
出生与成长?
从海员“侍仔”到奋起反抗的工人运动领袖
100多年前,中国正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泥潭中,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受尽苦难。1887年10月,林伟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生在珠海三灶鱼月村一个农民家庭。
迫于家贫,小时候的林伟民早早就跟随父亲进行生产劳动,垦荒种地,下海捕鱼,但还是入不敷出,生活困难,甚至时常面临断炊困境。年幼的他亲身感受到下层人民生活的不易。
在19岁的时候,为求生计,林伟民选择了跟随乡亲到香港谋生。离开家乡外出闯荡的他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过活,干过搬运工、车夫、建筑工,无一不是又苦又累的工作,每天过着风餐露宿,疲于奔命的生活。
在辗转多份工作后,林伟民在一名当海员的乡亲的推荐下,来到一艘英国远洋轮船上工作,成为了一名生活在船上的“侍仔”。
所谓“侍仔”,指的是船上从事最劳累、最低贱工作的底层工作者,听从工头的差遣,经常被资方和外国海员虐待、侮辱,毫无劳动者的尊严。也正是在这样的苦难磨砺中,林伟民渐渐懂得了要摆脱枷锁和奴役,只有依靠海员工人们自己联合起来才能开展反抗斗争。
反抗压迫,争取权益。这样的理念正在林伟民的心中萌芽。随着阅历的增长,林伟民不断坚定这样的信念,并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希望让更多劳工了解到自己备受剥削的情况以及生活痛苦的原因。
1921年3月6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林伟民被选举为干事会干事。这也是中国海员工人第一个真正的工会组织和最早的现代产业工人工会组织。
工会的成立激励了广大海员的抗争斗志,促进了香港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1月12日,在三次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合理诉求遭到置之不理时,海员工人们难以抑制心头怒火,毅然举行了总罢工。期间,林伟民自始至终站在大罢工的第一线,参加组织指挥。
这次历经56天的大罢工终于以港英当局承认香港海员提出的正义要求而胜利结束。从此,中国工人运动开启了一个新时期、新阶段。
旅俄与入党?
外洋广东海员中第一个入党的工人同志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劳动人民参加斗争、争取合法权益的斗志,令全国上下的工人同胞们信心大增。很快,斗争的阵地转移到了另外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1922年7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上海支部(上海工会)正式成立,林伟民任会长,领导开展上海海员大罢工。
由于有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成功经验和林伟民的出色指挥,罢工海员不断增加,码头货物堆积如山,码头资本家走投无路,只得答应工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历时21天的上海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
工人阶级的觉醒,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工人运动投来了关注的目光。1924年夏天,赤色职工国际运输工人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林伟民代表香港海员工会参加。
期间,林伟民还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同旅俄党的负责人罗亦农相见,并作了关于“实行罢工、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斗争问题”的报告。林伟民热情洋溢、风趣生动、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博得学员们的一致喝彩。
旅俄党组织认为,林伟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中,立场坚定,勇敢无畏,处处表现着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已经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委托罗亦农对林伟民一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性质任务等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征求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见。
从海岛上的穷小子,到漂洋出海的船员,再到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林伟民从斗争中走来,深刻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与工人阶级心连心、共患难,自己早就怀有敬仰之情。经罗亦农介绍,林伟民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外洋广东海员中第一个入党的工人同志。
当年秋天,林伟民回到广东,兼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广州分会主任,同时接受了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机构的工作,负责海员工运和运输系统工会统一运动。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决定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同时在广州举行,在广大工人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林伟民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逝世与纪念?
建立事迹陈列馆命名纪念小学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为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全国各地举行大大小小的罢工游行来反抗。6月19日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
这场中外著名的省港大罢工从1925年6月19日一直持续到1926年10月10日,坚持了一年又四个月,参加人数达25万,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策略之灵活均为世界工运史所罕见。而其主要组织领导者正是林伟民与苏兆征。
省港大罢工期间,林伟民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的身份,主持了罢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详细地说明了机构设立、分工合作等问题。然而不幸的是,不久后,林伟民因积劳成疾,腿部患的骨结核病恶性发作,于1925年8月送往医院救治。
虽然生病卧床,但林伟民仍然关注着省港大罢工运动的进行情况。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在历经三次手术,终因医治无效,这名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女,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于1927年9月1日病逝。新中国成立后,林伟民的遗骨移葬于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
如今,距离林伟民离开已经接近百年,革命先辈血汗挥就唤醒工友同胞开展抗争的一声怒吼仍犹然耳旁。跟随着先驱的步伐,数代劳动人民的不懈奋斗,百年前工人阶级所憧憬的美好生活已成为现实。回首百年,传承和纪念的痕迹遍布全国各地。
在林伟民的故乡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曾经的海岛已经连岛成陆,建起了现代化机场。“工业立区”的金湾区也成为产业工人聚集的重要地区。工人们安心生产,安稳生活。林伟民的雕像静静矗立,注视着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变化。
在伟民广场东侧,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下称“陈列馆”)也已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打卡点”。陈列馆自2017年起对外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2万人次。
2019年11月,陈列馆启动展陈提升工程,通过实物造景等方式提升多媒体展示空间传达视觉效果,并增设环幕、投影等设施设备。今年3月,完成提升的展馆再度开放,展陈面积扩增至1800平方米,并新征集60余件文物展品。
陈列馆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珠海市中共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及珠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目前,陈列馆也正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宣讲的方式讲述林伟民的故事生平,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巡展活动不仅会进入中小学,还会走进高校,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历史,爱国爱党。”陈列馆馆长郭圣希表示。
如今,林伟民留下的精神宝库正在被以更多不同的方式所打开、传承。去年秋,位于三灶镇金海岸大道南侧的林伟民纪念小学正式投入使用。林伟民的雕像就坐落于校园内,每当戴着红领巾的同学向着雕像行礼,林伟民的事迹总在脑海里浮现。这位三灶英雄儿女的精神也将在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上扎根,为孕育培养新时代的青年留下宝贵财富。
新闻推荐
珠自然资金函〔2021〕307号珠海市南方工贸发展有限公司:你公司不服原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的《收回土地使用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