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一凡
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目前,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如何处理繁重学业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4月17日,新一期《民生新观察》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邀请学生家长、教育专家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本报记者廖明山陈雁南
背景
全国学生肥胖率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曾先后7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为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政策文件提供重要依据。最近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据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院长袁长林分析,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学放学有家长专车接送,上下楼有电梯乘坐,运动锻炼机会减少;二是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食物容易造成学生营养过剩;三是学业压力大作业偏多,导致学生运动时间减少;此外,“重学业、轻体质”观念较为盛行,导致学生不爱体育锻炼。
现状
珠海学生2020年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优良率比上年提升5.83%
广东省教育厅每年对21个地市不同学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抽测,去年的结果让我们可喜地看到,珠海学生2020年的指标优良率比2019年整体提高了5.83%。为了让学生在校园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珠海市教育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
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塑造学生体育品德
袁长林告诉记者,珠海市深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不仅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而且关注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塑造,实现德智双全、身心两健的目标;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对课堂教学、体育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等进行科学化、持续性的监测、反馈和跟进,从而形成学生体质提升的良性联动机制。
新方案改变中考体育“一考定终身”局面
去年12月,珠海市教育局公布《珠海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体育与健康考试从45分提高到60分,并将学生平时体育成绩纳入中考体育科目分值,按15分计入,从2020年秋季入学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增加的这15分,主要是初中三年体育与健康的过程性测试。新政策改变了以往中考体育"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也体现出珠海市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袁长林说。
专家支招
兼顾繁重学业和体育锻炼从培养运动兴趣入手
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意味着学生要为了体育锻炼抽出更多时间。
那么,如何在完成繁重学业的同时,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节目现场,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纷纷支招。初二学生家长邓剑豪表示,可以从培养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小学压力相对没那么大,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出去进行户外活动。现在珠海有很多社区公园和球场,只要培养了孩子的兴趣,他自然而然会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参加体育运动。”邓剑豪还提出,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不是光靠几场考试就能把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而是要让全社会重视起来,形成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自觉爱上运动”。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院长袁长林认为,要提升学生的体质体能,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社会共识。“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实际上,要出色地完成繁重的学业,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素质,可以让那个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声音
家长一:孩子每晚11时后才睡觉,早上6时多就要起床,周末也要学习,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加强锻炼怕他身体吃不消。
家长二:现在小孩光顾着学习,作业都做不完,没空出去玩,也没空锻炼身体。我们家长也很操心。
家长三: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四:我绝对支持提高体育分值,毕竟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增强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完成学业。
家长五:不能单单为了考试而锻炼,平时就应当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体育分值还可以继续提高,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进通讯员梁婷报道:4月16日,联安社区对辖区内21个小区扫楼入户推进“全民接种”宣传,当天,社区工作人员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