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同程旅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居民出行预测报告》显示,涨价是今年“五一”长假旅行消费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秦皇岛、珠海、青岛、汕头、扬州、上海、广州、厦门、嘉兴、三亚是目前为止酒店价格同比涨幅最高的10个旅游城市,其中,排名第一的秦皇岛同比涨幅达到222.2%(《工人日报》4月19日)。
近年来,“每逢佳节必涨价”成为许多酒店的保留节目。据媒体报道,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十一”黄金周,全国酒店普遍涨价至少2倍,最高涨价达14倍之多。今年清明小长假,泰山山顶南天门附近住宿1200元一间,登上微博热搜。
酒店业服务业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当然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从经济学上讲,商品价格除了取决于成本因素外,还受供求关系影响。长假期间,公众扎堆出行,热门城市和景区酒店一房难求,无疑给了经营者涨价的底气。对此,消费者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有的酒店动辄涨价几倍、十几倍,是不是太“任性”了?有些酒店只跟风涨价,设施服务却跟不上,给人一种“趁节打劫”的感觉。
酒店固然有权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但也应该在合理限度内,不应大涨乱涨,否则不仅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当地旅游业长远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综合施策,有效化解。
首先,适时价格干预。《价格法》在赋予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的同时,也规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通常情况下,旅游产品并不属于“极少数商品”,但在特殊时期例外;并且热门城市酒店服务价格“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政府可以适当干预。比如,从2011年起,海南省就明确规定旅游饭店客房价格主要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在主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又如,近年来每逢洛阳牡丹文化节,河南洛阳市就对城市区客房价格实行价格指导,限定涨幅。
其次,加强执法监督。长假期间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高发时段,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假期价格专项执法检查,对于企业集体串通涨价、顾客预定成功后酒店单方面毁约等现象严肃查处。
此外,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归根结底,节假日酒店大幅涨价源于公众“井喷式出游”。从长远来看,只有带薪休假全面落地,公众自主错峰出游,才能化解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为酒店任性涨价釜底抽薪。
◎张淳艺 公务员
新闻推荐
周菊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不断有创新之举。根据市教育局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深圳将探索实施免费教育在当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