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十小的学生们将垃圾分类投入垃圾箱。本报记者 朱习 摄
本报讯记者王晓君通讯员王雅玲报道: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珠海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扎实开展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达标率100%、示范率70%。
垃圾分类进校园,多种形式“有意思”
在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过程中,各校通过形式多样家校联系,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力争实现“教会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服务一个社区”的目标。其中,市一职校垃圾分类APP,使用方便,监督用力,起到很好的宣传培训作用。市理工学校、一中平沙校区、田家炳中学的垃圾分类小游戏,深得学生喜欢。2021年2月,由市教育局组织学校布置的垃圾分类知识亲子寒假作业,全市中小学生参与率达100%。
近日,由香洲区教育局主办的“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分别走进珠海市第十中学、第二十一小学。通过将垃圾分类知识巧妙地融入多个趣味性、运动型的比赛项目中,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走进校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专为中学生设计的“环保大闯关”“变废为宝搭桥铺路”“搭建垃圾分类文化标语墙”等趣味项目,融入了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专为小学生群体量身打造的“承前启后”“环保云梯”“垃圾分类大PK”等趣味游戏,将跑、跳、爬、钻、平衡等技能与游戏、垃圾分类知识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松学到垃圾分类知识。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全省已开展3轮“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珠海市已有市实验中学、平沙镇中心小学、金湾区红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市二中、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李兆南纪念小学、金湾区三灶镇中心幼儿园等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2020年10月,高新区金凤小学根据垃圾分类彩排的《弃物再造指导中心》代表珠海在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上勇夺第一。
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7月和11月,珠海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两次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印发多个文件,指导各区教育部门出台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针对市直属学校开展两轮入校评估;2021年3月4日至3月10日,对市直属学校、珠海城职院、局机关等22家单位进行第一季度常态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
同时,市教育系统以制度管理补短板,各区各校自查自纠,查漏补缺,保障垃圾分类有序开展,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开展专题志愿服务活动。香洲、金湾、斗门、高新区各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130多场;市一职校、市理工学校、省实珠海金湾学校、和风中学、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到附近街道村镇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据统计,2020年,市教育局分类办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讲师团进校园活动,举办讲座5场,培训师生3000多人,涉及香洲、斗门、金湾区中小学。2021年1至3月,市教育局分类进行创建指引宣讲21场,组织现场推进会两场,分别在市一职校和一中平沙校区进行,通过现场会学校的展示,为各校开展示范创建提供鲜活的范本,加大了校际的交流。各区各校积极开展教师员工垃圾分类培训,学校各班级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班会。
2021年3月4日至10日,市教育局分类办对22间学校进行入校专干培训共22场。为推进示范创建,一中平沙校区和斗门一中,金湾区和斗门区之间都在2021年第一季度开展学习交流,取得良好的带头促进作用。高新区、金湾区教育部门组织在珠高校进行垃圾分类专题推进会2场,组织到辖区内高校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会,助力示范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此外,市教育系统通过“珠海特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和珠海传媒集团相关平台等,加大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树立好典型,积极宣传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2020年第三季度,央视教育频道开学第一课报道北师大珠海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极大鼓舞师生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
新闻推荐
横琴新区荷塘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站参访活动 垃圾可变宝 分类更环保
社区居民参观垃圾分类体验馆。本报记者吴长赋摄本报讯(记者刘雅玲)为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