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中心广场小区围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色彩斑斓的彩绘,让墙面焕然一新,为老旧小区增添了活力,成为居民前来打卡的“网红墙”。
从申请社区幸福资金完成露天篮球场翻新、监控门禁改造,到居民自筹资金、政府补助完成了儿童游乐场建设项目、美丽街角亲子菜园项目,再到居民自筹资金进行楼道翻新……近年来,梅华街道南村社区新城市中心广场这个老旧小区通过居民共治实现了“逆生长”,焕发了新容颜。
采写:本报记者马涛
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改变:
创新举措为社区治理“赋能”
据了解,新城市中心广场于1995年交付使用,共27栋652户居民。2017年,该小区业委会任期届满,但一直未进行换届选举,业主因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等问题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除物业管理矛盾外,还存在乱搭乱建、公共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楼层漏水等老旧小区管理的共性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曾是小区业委会成员的华志涛联合20余名热心居民向南村社区和梅华街道提交《监事会选举产生办法和职责》一文,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依据珠海新物业管理条例,成立了珠海首个业委会监事会和“红色业委会”。
“这一举措落地实施,不仅奠定了居民自治议事的协商基石,更是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议事会、业委会、监事会互相监督制约的治理机制,充分激发了党组织、党员在化解物业管理矛盾、提升居住质量、推进居民自治方面的积极作用。”华志涛说。
“有了红色业委会后,小区里出现了几个明显的转变。”华志涛告诉记者,业主欠费的人少了,小区纠纷矛盾少了,物业升值了。“小区人文环境的提升为人居环境提供了良性空间,加上红色业委会和社区党委共同努力,小区争取到了改造的机会,业主们对小区的未来发展非常乐观。”华志涛说。
▋治理:
居民共治构建幸福社区
南村社区党委书记林文胜告诉记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南村社区已逐步形成了“一核(党的领导)一线(议事规则)、四点(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机制)两面(制度建设、活力建设)”的社区多元协商治理模式,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进一步深化了基层治理创新,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在梅华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南村社区以楼为单位通过一户一票的形式选举产生107名居民议事代表,在南村社区党委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协商议事为平台,以“三驾马车”(议事会、业委会、监事会)为动力,引导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近几年来,从露天篮球场翻新项目、监控门禁改造项目,到儿童游乐场建设项目、美丽街角亲子菜园项目,再到楼道翻新项目,新城市中心广场从“脏乱差”到“美净齐”,居民们过上了“新生活”。
近段时间以来,小区的关注点更多是放在多数老旧小区都十分头疼的楼顶乱搭铁皮棚上,社区党委通过协商议事的方式组织小区红色业委会、物业管理处、楼栋议事代表商量解决相关问题。
林文胜带领相关各方,通过征集居民意见拟定了楼顶改造方案,并通过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召开议事会,由居民代表表决通过,最终形成“新城市中心广场楼道翻新、天空花园改造项目”方案,在保障顶层居民的生活质量前提下,将楼顶恢复成共享空间,改造部分空间为天空花园,剩余空间为本栋居民的晾晒和休憩空间。
经过一周时间的施工,去年12月13日,10栋楼顶的共享小花园大功告成。美丽的鲜花使人赏心悦目,青翠欲滴的绿植使人心情舒畅。
林文胜介绍,通过样板示范可以积累经验,改善屋面空间认知,同时也引导屋面空间成为多样化、多形式的共享空间。“目前正在与楼栋居民协商,计划将8栋楼顶改造成天空花园及居民交流互动场地。”
“新城市中心广场的居民自治之路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始终来自居民改造小区家园的强烈心愿,以及广大居民的自发参与。因此,也就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林文胜说。
今天的新城市中心广场,小区管理已走上正轨,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美,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居民吴女士开心地说到:“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幸福社区。”
新闻推荐
(记者袁斯茹詹钰叶)5月15日,“2021年资产推介暨客户交流会”在深圳举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深圳分公司与深圳市招银前海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