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雅玲)6月1日起,珠海市正式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根据相关政策,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首日,全市共为15对新人办理“跨省通办”业务,其中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6对。
据了解,珠海市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试点期间,在珠海全市范围内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办理该业务的机关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栏港经济区婚姻登记处。
“跨省通办”试点首日,根据防疫要求,珠海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全面落实错峰、测温、扫粤康码、佩戴口罩等措施,实行预约限流。在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前来登记的新人中就有好几对专程来办理跨省婚姻登记业务。
中午12时许,来自汕尾的卓先生和来自普宁的黄小姐顺利领到“红本本”。他们笑着说,在珠海工作、恋爱多年,原本准备今年回老家登记结婚,刚好前几天在“抖音”上刷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信息,还没来得及在网上预约就赶到现场排队了。“这为我们节省了回老家的时间成本,整个办理流程也十分方便,感谢政府提供的便利。”黄小姐高兴地说。
据香洲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陈友介绍,“跨省通办”试点首日一共为6对新人办理了登记。为满足广大群众婚姻登记服务需求,登记处通过增派人手、购买服务、局内调剂等方式,增加了5名工作人员,接下来还会增设一个窗口来满足“跨省通办”业务需求。同时,智能化设备将配备到每一个窗口,包括人脸识别、指纹采集、身份证阅读和档案实时扫描等,保障婚姻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市民政局呼吁,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建议大家通过广东民政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网页版)、粤省事APP提前预约登记,减少在大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跨省通办”的效率。另外,防疫期间,原则上暂停结婚登记颁证和线下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恢复服务时间另行通知。
新闻推荐
传播海洋生态保护知识 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度 数十名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本报记者吴长赋摄本报讯记者郑振华报道:为广泛传播海洋生态保护知识,提升公众对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