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学习织渔网。
同学们玩起了“罗马炮台”游戏。
编织渔网,编织城市精神
湖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车缓缓前行,伴着惊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美丽的景色一览无遗,青山环抱,绿水悠悠。这里是珠海市首个以传播渔家文化为主旨的研学基地。在车上,研学老师就告诉我们,今天有6个学习项目,我们班首站就是“织渔网”。
进入大厅,工作人员就将渔网和鱼线分发给我们。鱼线是暗绿色的,颜色像阴影中的芭蕉叶,捆在渔网梭子上,我用手指捏了捏线头,硬质的,不似皮筋柔韧,不似纱线细,有尼龙绳的结实却没有它粗,小小的鱼线,还挺讲究。
捏着小线头,我不禁想,从前的人们便是用它来织网捕捞的吗?研学老师跟我们说,别看珠海如今高楼林立,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但在以前是个落后的渔村。珠海曾经的历史,就定格在这一根根鱼线当中呀。
一位老爷爷开始演示如何编织,我凑过去细看,老爷爷的动作很慢,原本一连串的动作被他拆分成一个个小步骤。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力求将每一步教学刻进脑海中。老爷爷和蔼地对我说:“你现在不明白,等会做的时候就明白了。”我若有所思,带着一脑子沉甸甸的知识开始编织。我将渔网套在椅子靠背上,一手握着梭子,一手握着渔网线圈。第一步?看似容易,做起来又糊涂了。说好会有一个圈钻进去的呢?我焦急忙慌,愣是找不到线头的落脚处。
巡视的老爷爷走了过来,他用那深邃的眼睛瞧了瞧,仿佛就发现问题所在,他伸出那苍老的手捏起我的线与圈,给我演示了一遍,我看着他的手,布满皱纹却不失灵活,拿着线穿梭自如,“这里,要伸出两只手指抵住,绕过来时就会有个小圈可以钻”,他着重讲了我不会的部分,“编织这个呀,一定要不骄不躁,浮躁的人是做不来的”,他缓慢而又坚定地说着。语毕,他转头望向我,“明白了,谢谢爷爷。”他的眼睛眯起,涌现笑意,背着手走了。
后来,我听从老爷爷的教诲,不急不忙,不骄不躁,一步一步,步步务实,我的手里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的渔圈,越编织,越是得心应手,最后,我织出了一张结实的渔网。
不骄不躁,笃行务实——这就是我从渔网编织中体会到的珠海这座沿海小城市的精神。
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初二(4)班裴羽琪
林巧玲老师点评:
小作者从众多项目中选择“织渔网”这个活动,对织渔网的过程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可见其在活动中的收获。同时,以小见大,既在劳作中感受珠海的历史,也从具体实践中体会珠海的城市精神——不骄不躁,笃行务实。
团结的动力
我们在研学活动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罗马炮台”与“自由活动”两个项目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动力是什么。
“罗马炮台”的游戏有趣在于它要两个班进行对抗,工具是原始投石车与装满水的气球。烈日之下,虽然班级同学都有些疲惫了,但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颗彩色的、滚动的气球团子,跃跃欲试。
哪怕气球团子看着再可爱,它都将成为无情的子弹。随着裁判一声令下,这场艰苦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大家都对手中的团子有了感情,战争开始却有了一丝不舍,我们将团子送上投石机,只求它能够多砸几个人。导游提供的弹药终究是不够用,而对面正打得起劲。在“敌人”强劲的“火力压制”下,我们班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几个“土豪”出资购下大把气球,几个人围在水龙头前,气球一个接一个套上水龙头,打上结,送上前线。像是机器般,水流向地面,而“弹药”流向战场,砸向敌人。每个人都有所贡献,都是“集体”的一分子。
游戏中,双方毕竟不是永动机,很快就收了手,而我们也回到自己营地。“自由活动”开始了,但是,宁静往往是短暂的。我们班的小周手持水枪,邪魅一笑,几个男生知晓其意也掏出水枪,他们玩起来了,于是像滚雪球般,拿水枪的人越来越多,“内战”越来越严重,曾有多团结现在就有多分裂。
几个别班的人溜达过来,大概也想加入混战,用水枪乱打着。说时迟那时快,班里的人瞬间扭头,一路把别班的人赶走。那同仇敌忾之势,颇有此前团结的风范。
短短一个小时,由团结变分裂再团结,是什么为“团结”提供动力?结合以上情形,我认为,是外在的压力促使团结。
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初二(4)班张静姝
林巧玲老师点评:
简易的“投石机”,自制的水球弹,小小的玩具水枪,但却掀起了班级“混战”。罗马炮台时,班级尚且有共同敌人,所以分外团结。到自由活动时,班级没有共同敌人,却陷入混战,直到共同敌人再次出现……文章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关键是,小作者不止于此,而是在结尾来了一个总结和升华:是外在的压力促进团结,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文/图:本报记者王晓君整理
新闻推荐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除了吃粽子、龙舟竞渡,原来还有插艾、戴虎帽、斗草、避五毒、制作香囊配饰等习俗。笔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