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镇沙白石村工作人员为村里的巷子安装路灯。本报记者张洲 摄
□本报记者康振华
近日某晚,外出办事的金湾区南水镇沙白石村的钟伯如往常一样走小道回家,发现头顶亮起了一盏盏的照明灯,在灯光的照射下钟伯没有像以前那样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回家,而是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家中。
这是金湾区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带给群众实实在在好处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金湾区将“精心服务群众,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列入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把办好“民生微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锚定“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厚植民生保障底板,开辟基层民生服务新路径。实施4个月以来,全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已征集1236个、确定415个、实施317个、完成167个,确定项目涉及资金达2247.647万元(其中社会资金20.24万元),实现了一批群众心中的“微心愿”,做好了一批消除安全隐患的“微改造”,补充了一批群众急需的“微设施”,推动社区服务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转变,社区事务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社区治理由“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学党史办实事
用爱点亮群众“微心愿”
沙白石村有700多间房屋,非常密集,村道小巷狭窄弯曲。每到夜幕降临,村内漆黑一片,村民只能靠着屋子里依稀的灯光在小道上行走。“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出后,就有心系村民的党员向村委会提出增加照明灯。沙白石村党支部书记张申权介绍,村委会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协商,确定实施该项目。村委会派出工作人员与安装师傅到现场查看,细心与村民沟通,确定安装照明灯位置。目前,四个自然村村道小巷的30盏照明灯已安装完毕。
“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开展,切实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为村民的生活起居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据了解,在实施“民生微实事”的过程中,金湾区各级书记带头践行“学党史,办实事”行动,将党的领导贯穿在项目征集、遴选、确定、实施、评议全过程,将“民生微实事”打造成群众心中“有温度、办实事、暖民心”的基层党建品牌,为新换届的41个村(社区)党组织靠前服务群众增添了具体的抓手和平台。
与此同时,金湾区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发挥镇级主体的自主创新性,由各镇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迅速回应、随报随审、快速解决,体现“民生微实事”便捷高效的优势。同时鼓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而出现失误或过错的,依据有关规定容错免责。
在实施“民生微实事”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周主动下沉到镇或直接到村(社区)“上门服务”和“现场指导”,各镇挂点领导直接到村(社区)审批项目和指导工作,区人大、政协、督查室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监督,区审计部门开展“寓审计于服务”活动,使项目始终在阳光下实施,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多元协同共治
全面激活基层力量
近日,数十名党员和社区居民欢聚三灶镇草堂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回望党史,追问初心”红色文化讲堂项目之“红歌传唱学堂”活动,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演唱了《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共筑中国梦》等歌曲,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该项目由金湾区理想大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属于今年金湾区三灶镇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之一,所需费用大部分由该中心赞助。
据了解,金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建立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社区协同治理生态链。面向20家本土社会组织开展政策交流推介会,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申报、实施项目。在“民生微实事”平台的催化下,各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异常活跃,积极投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当中。如鱼林村村民自发成立了蚝油文化小组、恒常服务小组等六类公益服务队,开展传统文化美食、旅游导赏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志愿服务。
去年,金湾区已实现社区协商全覆盖。今年,该区将“民生微实事”与居民议事协商高度结合,所有项目征集、遴选、实施过程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与参与权,使居民从原来的服务被动享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参与者、主动享受者,“演绎”社区的鲜活性,丰富了议事资本。如平沙镇华丰园老旧小区居民曾受无物业管理、没有规划停车位、车辆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困扰多年,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协商一致通过了停车位改造议案;美平社区“防盗+门”项目,经居民协商后由“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开放式小区安装防盗门,每个楼栋补贴2000元,其余费用居民自筹,有效防止盗窃案发生,提升居民安全感。
金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实现“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三社融合”,通过项目运作,促进了村(居)民自治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改善,聚集社会力量参与,涵养睦邻自治氛围。南水镇南水社区征集的40个“圆梦微心愿”已由当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认领35个;平沙镇沙美社区交通护栏设施安装工程,主要设施材料由企业赞助;南水镇金洲花园AB栋居民自筹项目资金0.7万元在小区出入口增设门闸。
■快速反应
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事
据了解,为了快速收集群众意见,金湾区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民生微实事”工作联络点,增设民微VIP专窗、热线,安排专人负责收集项目意见。
南水镇沙白石村收到村民反映村内没有卫生站、就医不方便意见后,迅速将村党群服务中心旁闲置用房改造成卫生站并联系镇卫生院医生进驻,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三灶镇鱼林村及时回应家长、学生需求,迅速增设雨棚,解决了小学生等候校车时日晒雨淋的问题;红旗镇八一社区推出“暧心助餐、速递到家”长者送餐项目,对由于身体、路途等原因不便到社区长者饭堂就餐的长者,实行送餐上门服务,受到好评;平沙镇前西社区对低保户老旧用电线路进行更换,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此外,金湾区各镇对辖区老、弱、病、残、孤、寡等弱势群体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通过购买服务、自助互助、开发项目等方式精准帮扶,切实提高民生质量。高栏村、海澄村等4个社区针对残障人士、长者、低保困难家庭开展居家环境安全评估并增设无障碍设施等,提高特困群体居家安全系数。
金湾区还积极在全区41个村(社区)推广云服务平台线上项目征集,推动项目征集常态化、智慧化,确保服务全流程公开透明、可视追踪。全区已有663个项目经云服务平台申报,其中已受理360个,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并且处处体现“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的要求。红旗镇昌盛花园小区楼房护栏仅高1米,存在坠落安全隐患,藤山社区党委从征集、审批到加高护栏仅用1周时间;三灶镇龙塘苑仅仅5天“旧貌换新颜”,小区墙面焕然一新,加装18个高清摄像头,每一楼栋增加门禁系统,整个小区的安全级别得到全面改善。
正是通过精心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金湾区开辟了一条基层民生服务的新路径,打通了民心通道,实现了政府服务和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带动社区治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构建了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擦亮了金湾区服务型政府品牌。
新闻推荐
南水中心幼儿园这堂“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干货满满 请蹲下来,你才能看到孩子的世界
讲座中,家长们积极地与主讲老师互动。本报记者张洲摄本报讯(记者康振华)今年上学期已经进入尾声,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