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现场开展反诈知识宣传。本报记者 吴长赋 摄
本报讯(记者罗汉章)近日,来珠务工的赵女士遭遇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准备将全家人打工多年存下的“血汗钱”转入诈骗分子的“安全账户”。香洲公安分局民警接到诈骗预警后,用时3分钟赶至赵女士家中,进门“夺”过手机,为赵女士避免了近10万元的损失。
本月13日下午,正在超市买东西的赵女士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山东老家的电话。对方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在外地开卡“洗钱”,如果不赶紧配合调查,后果会很严重。对方提到的名字恰巧跟赵女士的一位亲属名字同音,这让她当场就慌了,只能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回到自己家里,准备把自己的存款转到“安全账户”之中。
与此同时,正在值班的香洲公安分局翠香派出所民警林鑫,也接到预警称,辖区群众赵女士正遭遇电信诈骗。林鑫随即赶往3公里外赵女士的家中。期间,他一直拨打赵女士电话,但因占线始终未能接通。3分钟后,林鑫赶到赵女士家里,一把“夺”过她的手机,此时她正在准备转账。赵女士说,林鑫警官进到她家里的时候,她都吓坏了,“我想怎么这么快就来"抓"我了,后来才知道他是来帮我的真警察。”
林鑫随后为赵女士现场开展了反诈知识宣传,并引导她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赵女士告诉记者,多亏了林警官及时赶到,她准备要转给诈骗分子的近10万元,是其全家在珠海打工近10年的积蓄,“经过这次的经验教训后,我也会把我的经历告诉身边人,让他们增强防骗意识。”
“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林鑫表示,在这类诈骗中,骗子往往以“洗黑钱”等理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继而诱导事主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号”。警方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遇到相关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新闻推荐
同频共振 为海发声 吉大街道洲仔社区开展 海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记者纪瑾)记者15日从吉大街道办获悉,近日,洲仔社区党委在线上开展了主题为“同频共振为海发声”海洋环保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