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股市新闻 金融新闻 产经新闻
新岭南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学知识 品年味 慕名人 北京文学馆名人故居成新春打卡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02-28 06:34   http://www.kcqsx.com/


老舍故居

观众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老舍先生的住所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京味,深有感悟!”“很感谢能够为我们开放老舍故居,这里保持着老北京的古韵。”“体会老北京的风俗与文化,真棒!原来民间过春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啊!”……从除夕到正月初六,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即老舍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并纷纷留言。不仅是老舍纪念馆,还有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等北京的文学馆、名人故居,同样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人流不断。随着“博物馆里过大年”热潮涌动,文学馆、名人故居也成为新春期间北京人和游客新的打卡地,为春节和新春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和“文学味”。

文学场馆成新春新去处

“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那儿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刻有文学泰斗巴金这两段语录的石碑影壁竖立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正门前。作为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现共有藏品60万件,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最受文学爱好者青睐,新春期间也人流不断。

“老舍的书房简约、含蓄、内敛,一桌一椅一方几,一人一灯一卷书,自成乾坤。” 在展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展》中,站在“百花盛开的新时期文坛”照片墙前,看着自己喜欢的冰心、沈从文等作家的照片,小学五年级的甘小朋友用略带稚气的声音为本报记者读着他现场写的观展感受,并说,“我最喜欢鲁迅、老舍、冰心等作家了,在这里,我看到了鲁迅北京住所"老虎尾巴",看到了老舍的书房,还有老舍的手稿,我准备写老舍,也会好好练字。”

“以前春节去景点多,上初中后到文学馆、博物馆多。”孩子妈妈李女士说,中国现代文学馆办的迎春画展、手稿展也不错,可以扩大孩子知识面,使课堂上、书本上了解的人物、知识变得更立体、更生动。

“我第一次来中国现代文学馆,挺漂亮的,展览也很有内涵和意义。我去过北京鲁迅故居,这个复制的"老虎尾巴"场景与鲁迅故居中的很相似。”鲁迅在北京的住所“老虎尾巴”复制场景前,正驻足观看的周佳宁是去年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她说,自己平时很喜欢文学,春节期间不想挤热闹的庙会,就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参观文学馆,没想到打卡的人也不少。

“冰心书房里总有一束玫瑰,王辛笛书房总备着杨梅泡过的酒,老舍的书房放着兵器。”在《现代作家书房展》中,初一学生冯向阳正与同学一边兴致勃勃观展一边小声说着,他对记者说:“我觉得老舍书房放着兵器,挺有意思的,他曾说"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我准备回去搜搜资料,写写老舍。”

“我们是正月初四开馆的,但正月初二初三就有来电咨询什么时候开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有关工作人员高兴地对本报记者说,从初四到初六,几乎每天吸引100多位参观者,这在往年是没有的。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累计吸引近千人,与往年相比,参观人数明显增多。这主要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文学兴趣也日益增加。同时,除了常设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现代作家书房展》,年节新设的特色展览《回望手写时代——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80年代手稿展》《风自花间过来香——中国现代文学馆2019年迎春画展》也吸引了人流。

位于北京宫门口二条19号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有鲁迅故居,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这青瓦灰墙的小小四合院居住。这里有他手植的白丁香、黄刺梅,还有他亲自在北房堂屋后面改搭出的平顶灰棚,做书房兼卧房,像是伏在地上的老虎拖出的尾巴,北京人风趣地称这种灰棚为“老虎尾巴”,鲁迅称为“我的灰棚”。把“老虎尾巴”称为“绿林书屋”,并在这里用毛笔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这里也成为新春北京人和游客新的打卡地。

“我从东北来北京游玩,很喜欢鲁迅,这是我第3次来参观了。看了鲁迅与版画馆藏精品文物展,才深入了解鲁迅还收藏了这么多中外原拓版画。”鲁迅的一生除了创作和翻译外,大量精力用在美术活动上,收藏了大量中外原拓版画、画谱、碑贴及汉画像拓片,不遗余力倡导新兴木刻。该展甄选近百件(套)鲁迅所藏中外版画、金石精品等,纪念他对新兴木刻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在认真观看展览的李女士笑着对记者说:“我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但也喜欢文学。小时候不太了解鲁迅,主要是从教科书上知道的,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他,所以一有机会就会来看看。”

“我们初四开放后,每天吸引六七百人进馆参观,比往年多得多。2月17日当天参观者人数就逾千人,至正月十五,参观人数已达6000人左右。”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们有基本陈列展《鲁迅生平展》, 全面地展示了鲁迅一生的作品,还有临时展览,很多观众对此很感兴趣,隔一段时间就来看看。比如今年涵盖新春期间举办的《力之美——鲁迅与版画馆藏精品文物展》《廊坊博物馆馆藏剪纸艺术展》《清官板桥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展》,这些珍贵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结合我们馆的特色,推出的丰富多彩、年味十足的体验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家长和孩子。”

互动体验“玩得嗨”,吸引众多亲子游

《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展览,《大红灯笼高高挂,流光溢彩迎春来》展览,还有互动性很强的猜灯谜、红纸写福字、做糖葫芦,制作小猪灯笼……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老舍纪念馆建馆20周年,老舍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三,因此,从小年到元宵节期间,老舍纪念馆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及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游。

“窗花、大红灯笼、春联、年画、灯谜……一进入这一小小四合院,年味就扑面而来。老舍出生在小年,把中国人怎么过年写得最有味道。” 《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展览用活泼的语言、卡通的图片,图文并茂展示了腊八粥、过小年、办年货、除夕夜、拜大年、买玩艺儿、逛庙会、闹花灯等传统内容。带着8岁儿子正兴致勃勃参观的浙江游客李女士对本报记者说:“春节来北京,时间富余,就想带着孩子看看文学大家是怎么过年的,也感受下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

位于北京丰富胡同19号院的这一老舍纪念馆,纯木结构的灰瓦门楼,显得很是普通。一进门,是“福”字的砖砌影壁。大红灯笼、窗花、春联、年画把四合小院装点得年味浓浓,尤其是春联独具特色,别有风味;更值得一提的是猜灯谜,故居小院内挂满了特色灯谜,大部分是京味特色和与老舍相关的内容,纪念馆向猜中者赠送北京小吃、纪念馆纪念品、小笔记本等奖品。

“老舍曾幽默地说"灶王爷上天,我下了地",因此我们的春节活动就从小年开始。丹柿小院是老舍的家,我们早早地在小年前就完全按过年时家的方式布置和装饰,小年到馆参观的还可以领糖瓜,希望浓浓的年味帮助人们储存曾经的记忆。对大人来说可以回到小时候,外地的游客也可以感受京味年味。”老舍纪念馆馆员尉苗告诉记者,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所写文章中仅北京真实山名、水名、胡同名和店铺名就出现了240多个,是非常醒目的北京文化名片。他的作品也是收录中小学生课本中最多的作家,很受孩子欢迎。为此,纪念馆年节活动都是与老舍有关的,也注重孩子的参与性,互动性强,吸引了众多家长带孩子到馆亲子游。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累计参观人数近万人。

“假期学习新技能”“经过描稿、刻制,我的作品终于做好了,当用墨辊滚上油墨,把皮纸铺在上面,用马连拓出来,我小心翼翼将画揭开,发现还不错,虽与我想象的有些距离,但我认为我已对版画艺术欲罢不能了” ……制作年画、画字、立体剪纸、体验传统国粹流沙笺的制作、向鲁迅先生学写美术字、手绘团扇、了解鲁迅与瓦当的故事并学习制作瓦当拓片、体验鲁迅印章篆刻等等北京鲁迅博物馆年味十足的体验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

“活动几乎都是结合我们馆的特色,向社会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孩子有古为今用的感觉,有成人场,也有亲子场,经常上线两天内就报满,最高纪录是一小时报满。如大年二十九开展的"画字"课,孩子们脑洞大开,变身仓颉,用汉字造字法造出自己的汉字密码。能造出需要他们教给家长老师认的"原创"字,孩子们都很兴奋。”

北京鲁迅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老师刘晴告诉记者,当天还举办了鲁迅的艺术生活系列之年画里的春天活动,通过讲座介绍鲁迅在保护我国传统木刻版画——民间年画方面做出的努力和他与年画的故事,感受各地各时期年画艺术;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木板水印”版画的魅力,体验传统木板水印技艺拓印年画、手工制作年画,探寻年画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鲁迅说,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名人文化主题活动中,带入非遗元素,希望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也是送给鲁迅和他终身热爱的孩子们的最好新年礼物。

2月14日初十那天,北京鲁迅博物馆还举办了国粹技艺流沙笺之24节气活动。刘晴说,流沙笺是唐代技艺,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土耳其等国,生根发芽,我国反而失传,造纸专家曹珍仪通过考察国外相似技艺以及根据北宋记载,复原了流沙笺。活动上,孩子们通过古老技艺,在水面创作出一幅幅颇具现代感的现代流沙笺,体现了美的传承和发展,这份礼物孩子们都很喜欢。

高科技让文学场馆更生动更好玩

“过去,很多文学馆、名人故居的展陈方式不生动,以静态观看为主,观众只能走马观花。如今,随着科技元素的嵌入,文学场馆不再高冷,变得生动起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一对年轻的情侣一边游览鲁迅故居,一边点开公众号上的微故居,看着手机上的故居全景,认真听着讲解,女孩边操作手机边笑着对记者说,“你看这个有AR功能,现场故居图景还能放大、缩小、旋转,让不能实地游览的观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者试了下,不仅如此,在公众号上还有逛鲁博“听我讲”功能,点开选择查看“在北京(1912.5—1926.8)”,可以看到多个实物展出的图片,听具体语音讲解;点开“鲁博珍藏”,可以看到馆藏精品和鲁迅书法作品及介绍;点开“我要朗读”,还可以听到不同游客留下的诵读鲁迅名言的录音;“AR增强现实”功能还可以下载相关软件,在线聆听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续写来自遥远时空的泛黄情书,触发隐藏在《朝花夕拾》中的新奇体验,甚至指尖一点虚拟换装,体验民国时尚潮流等等。

“面对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我们积极拓展让藏品活起来的途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科技”不仅开阔游客视野,而且改善了参观体验,让文学场馆变得“更生动”“更好玩”。

而在老舍故居,这个他生活、工作了16年的小小四合院,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他在这小屋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等24多部作品。西房和东房固定展示《走进老舍的世界》展览,陈列大量珍贵手稿、图书、照片及生前遗物,展示老舍生活与创作的过程,并运用多媒体互动进行展示。

“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也设置图文导览和参观留言功能,积极倡导"走出去",如在纪念馆修缮维护期间,会去学校开展讲座,告诉孩子们老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让孩子们认识到老舍不是课本上的一个名字,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具体的人。类似这样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会吸引更多孩子带着问题来参观。”尉苗说,又如为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1月13日至3月20日,与有关单位共同在首博举办《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画展,为使观展人与作品进行更好互动,还根据老舍作品创作布置了3D画,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举办的2个随展讲座——1月13日中国老舍研究会原会长关纪新讲《骆驼祥子:北平老年间的贫民故事》,2月17日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讲《老舍先生与北京的春节》,场场爆满。北京市曲剧团1月26日在首博演出的北京曲剧《龙须沟》和2月23日的《正红旗下》,使观众更加形象具体地认知和了解了老舍笔下的人物和北京文化,也吸引更多人到馆参观。

有业内人士表示,文化场馆为观众搭建了一个感受传统文化和文学魅力、传播知识的平台。它所具有的文学性、知识性、公益性、独特性等特点,是新春其他节庆项目不具备的,具有相当的优势和优越性。特别是科技的加持等,使新春期间文学场馆淡季不淡,热闹非凡。

新闻推荐

中海油改变勘探思路 京津冀门口发现千亿方气田

本报记者綦宇北京报道导读和传统的油气田开发流程有所不同,从渤中19-6的勘探开始,开发建设产能的工作就在同步进行。2月25...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学知识 品年味 慕名人 北京文学馆名人故居成新春打卡地)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