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心广场
东莞得利钟表公司生产装配流水线
夕阳把松山湖涂成一片金黄
东莞黄旗山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红虹 文聪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奋进新语
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片区“三大战略平台”+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狠抓执行力建设,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港商梁浩伟的东莞得利钟表公司是一家高端钟表制造企业,产品销往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在莞花两年时间制造的钟表样品,去年通过了欧美客户的检验,获得了大量订单。此外,瑞士的业务近两年也都有增长,2019年春节刚过,就接到了来自瑞士几万只手表的订单。”30年前,梁浩伟在东莞凤岗落下了一枚企业寻求发展的棋子;如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号角,极大地提振了东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指出,要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握东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东莞今后要按照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
A
市场主体数量全省地级市最多
30年前,“得利钟表”还只是一家承接“三来一补”业务的港资企业;如今,“得利钟表”已拥有自主品牌,其设计和经营团队也从香港迁到东莞,并发展成为设备精良、技术先进、工艺管理严格的现代化跨国企业,2017年,梁浩伟还远赴欧洲瑞士开设工厂。“得利钟表”生产的SAGA手表及系列产品,畅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规划纲要》的重磅出台,让东莞企业家兴奋不已。“去年7月份,‘得利钟表’设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在今年,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钟表文化与时间科学馆’,期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公益性科学普及亮点和‘一带一路’时空科技旅游基地。《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我们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梁浩伟说道。
快捷达通信设备(东莞)有限公司是新加坡企业Aztech集团在全球设立的最大制造基地,该公司直言:“企业今年收到的订单十分充足,最远订单交货期已经排到9月,迈入大湾区时代企业的发展前景只会更好。”
“得利钟表”、“快捷达通信”只是一大批高端制造企业在东莞落地扎根、发展壮大的缩影。
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进中向优,发展态势良好。从经济总量看,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278.59亿元,同比增长7.4%;从质量看,R&D投入占比达2.5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提高到52.3%和38.9%,高新技术企业自2015年呈倍增的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达5798家;从活力看,市场主体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排名全省第一。市辖28个镇全部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400强,百强镇增至15个。
B
外贸进出口增速排名珠三角首位
3月1日召开的东莞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一连串的数据显示出东莞进出口贸易的强大实力——在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去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增速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一;在外贸新业态方面,东莞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达370.1亿元,同比增长133%,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市进出口总量稳居全国第五,出口总量稳居全国第四,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三。
此外,去年东莞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现了贸易“质”与“量”齐飞。有三个指标充分体现了转型升级的成效:2018年东莞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突破一半,达51.2%,体现全市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加工贸易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全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4457.1亿元,占内外销总额的35.9%。说明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40.3亿元,同比增长19.1%,占43.2%。特别是手机出口1361.7亿元,同比增长60.9%。说明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东莞出台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五大新兴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一核三带十区”,布局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组建市级新型招商机构,建立市镇联合、资源统筹、跟踪洽谈等新机制,出台“重特大项目招商十条”“高质量利用外资十条”、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扶持企业上市等新政策。突出保障制造业发展,划定工业保护红线,试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2.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优化人才和金融供给,部署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着力提升现有人才和产业工人的技能,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设立总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并购基金,推动境内外上市企业增至45家。
在过去一年,东莞还抓住了系列改革机遇,试点地位更加突出。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东莞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圆满验收的基础上,成功获批虎门港综合保税区,以及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和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三大国家级试点。
C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昔日依靠三来一补,如今主攻高新技术,东莞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迎来重大机遇。《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将抢抓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制造业基础、产业配套、对外开放、科技创新能力、产业人才、营商环境、城市区位等方面形成的优势及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力争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去年7月,东莞发布了《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东莞未来将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规划》的发布,为东莞的招商引资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东莞成立了投资促进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
事实证明,东莞在制造领域的招商硕果累累。去年,全市洽谈意向投资重大产业项目达100多个,意向投资超过万亿元,主要集中在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平台等领域。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科幻片里提到的未来科技,部分已经在东莞转变为现实,这也代表着东莞在全球产业创新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在产业巨头的辐射效应下,一条创新经济带也将逐渐形成。
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香港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封装项目……随着一个个千亿、百亿招商项目相继落地,全球产业巨头纷纷落户东莞,一个全球产业巨头争相落地的产业集聚地正在逐渐形成;德国梅塞尔工业气体项目、日本DIC油墨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优质大项目落户东莞,大大增强了相关产业的在大湾区甚至是国际上的竞争力。
而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助推东莞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有力地支撑。
D
迎来开创新局面重大历史机遇
东莞是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东莞迎来了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大历史机遇,将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良机,在大湾区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继续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走在前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东莞将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又地处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将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和各重要节点城市携手站在大湾区这一更高的平台上,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全面巩固和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和国际竞合发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东莞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目前,东莞已经进入城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全市着力推动美丽东莞建设,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城市品质提升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在城市品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服务,以及受城市品质影响的高端资源集聚能力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东莞将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抓紧推动城市品质内涵全方位提升,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
抢抓机遇,东莞将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是全球闻名的国际制造业名城,特别是近年来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在大湾区城市群中,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高端人才集聚,广州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圳拥有最前沿的创新资源,东莞则拥有突出的制造业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东莞将利用地处大湾区核心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立足制造业这一根本,瞄准更高水平和更高领域,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新闻推荐
东莞市十六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聚焦民生热点依法履职
本报讯昨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讨论通过了《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