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兴建的深圳外环高速从平山社区穿过
文/羊城晚报记者唐波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
如果将“洁净城市”专项行动比作一场由外及里的城市外科手术的话,“操刀者”主要从哪些维度切入?被“整形者”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手术”效果怎么样?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自去年4月全市开展“洁净城市”专项行动以来,东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受历史规划、资金投入、机制体制等因素影响,一些镇村存在“屡黑不止”、整改难等问题。但绝大部分镇村都针对自身的难点和痛点,积极把脉问诊以便精准施策,阵痛之后实现华丽转身。在东莞市人大代表梁佩怡看来,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如何,既有赖于长效的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各级负责人以及广大市民意识的改变。
资金投入太少?
思路决定出路
塘厦镇高裕南路台华纸业制品厂门口,一块写着“严禁倾倒淤泥、工业垃圾,违者罚款”的红色告示牌较为引人关注。
这块红色告示牌正是当地的平山社区居委会设置的。而这块被平整的空地,一度是这个社区的一块“疮疤”。原来,这块空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时常有人偷偷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倾倒于此,成为塘厦镇远近闻名的“黑点”。“偷倒者来无影去无踪,即便我们装了视频监控,但很多是周边城市过来的,倒了就溜了,我们根本抓不到人,有时连车牌都是假的。”平山社区党工委书记赵顺轩很无奈。
平山社区地处塘厦镇南部,在东莞的村社区一级,属于中等水平。随着时代发展,加之中小企业众多,先前的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城市景观、环卫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都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如果要进行全方位的大整改,赵顺轩和村干部们算了一笔账,没有几千万元根本就拿不下来。问题如何解决?在赵顺轩的努力说服下,一些企业纷纷“自扫门前雪”,自掏腰包将企业四周的环境搞起来。台华纸业制品厂门口的这个“黑点”,就将被改造成企业的停车场,如此一来还解决了停车难题。
对辖区环卫“黑点”的整改,真正的大手笔还在富士达工厂的一侧。记者到访当天,这家工厂大门一侧一个名为“美华智充”的停车场内,不少小车正在里面的充电桩旁充电。“这里大约有400多平方米,之前也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赵顺轩说,他后来干脆把这块地租给了这家充电桩公司,每月租金3800元,包括充电车场的建设、管理等,全部由公司负责,由于地段优越,前来充电的车辆络绎不绝,“插花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充电车场,无论是社区、企业还是市民,真正实现了多赢。
利益奶酪难动?
倒逼更新模式
目前,东莞市环境清洁行业协会成员单位约有120家,每年市、镇、村多级投入大量资金,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环卫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没有按照实际配备足够的保洁人员及设备数量,且给员工开出的工资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足,从而拖了镇村的后腿。石碣西南村原本就是其中之一,并成为“洁净东莞指数测评”黑榜第一个上榜的村。
整洁的主干道、标准的绿化带、有序的农贸市场、干净的垃圾站……今年8月底,记者走进西南村,眼前的一幕根本无法与“全市垫底”联系起来。在2019年4月的测评里,西南村被指出存在垃圾收集点未及时清理、内街小巷存在卫生死角等问题。西南村党工委干部何志均介绍,从去年8月份开始,村里决定加大投入,补充人手,重新多招了一批环卫工,而且把他们的月薪增加到2150元。同时,另聘六名专职保洁员,每月工资提高到4000元。截至今年5月,西南村一共增加70多名保洁人员,定时定责定岗地进行保洁。在环卫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12万元购入400个垃圾桶和70辆垃圾车,对村内2个垃圾池以及2所公厕进行翻新改造。在整治城市“六乱”上,将“门前三包”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严惩偷倒垃圾行为。同时,以“路长制”为抓手,将“行走东莞”落到实处,并建立长效机制。
执行层面存难?
责任分包到人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城市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的镇村主要负责人,对于自身的处境非常尴尬,因为他们自身也非常重视“洁净城市”专项行动,但一到基层就变成了“执行难”。对此,塘厦镇石潭埔村党工委书记黄子敬有自己的妙招。
石潭埔村委的二楼大会议室,如今有了一个新名字:百日攻坚战办公室。室内,悬挂着多张“百日攻坚战作战图”。在一张主作战图上,记者见到,石潭埔已经被划为四个“战区”,分别由四名党工委成员担任“军长”,每个战区配备了数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黄子敬就是“总司令”。
裕民街是石潭埔的第一条大型的村干道,也是老村与新社区之间的明显分界线。“先前困扰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垃圾的乱扔乱放,还有就是众多的工业垃圾偷倒,我们村里最多的时候,每月要花三四十万元来处理这些偷倒的工业垃圾。”黄子敬说,专业处理工业垃圾的企业,处理费用约800元/吨,对于村委会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自“洁净城市”行动开展以来,石潭埔在环卫保洁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一块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和短板。黄子敬和村干部们痛定思痛,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重新理顺机制,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目前,该村有接近3000亩的旧村地块已经被列入全市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后将成为东莞最大的一个更新地块。
新闻推荐
■村民乘坐渡船■郭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被喻为中堂“世外桃源”见习记者刘维佳记者袁健斌摄过江轮渡、阡陌交通、垂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