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小小的悬浮液为患儿家庭带去了希望
张慧平说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文聪通讯员何敏怡
如果不是东莞市红十字会来电,35岁的餐厅老板张慧平都不记得自己曾去广州留下过一份血样。而正是八年前这个小小的举动,如今为一名四岁的患儿带去了重生的希望。28日上午,东莞市万江街道举行了万江首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张慧平归来欢迎会,对其善举予以表彰。
在欢迎会上,东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潘永康为张慧平颁发了荣誉证书,为其企业颁发感谢状;万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辉华为张慧平颁发了荣誉奖杯和慰问金。据悉,这是全市第76例,广东第953例,全国第10229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八年前留下血样派上用场
“接到电话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我当时开车送小孩去打篮球,听到‘骨髓’这个词才想起有这回事。”张慧平是万江人,在南城和麻涌开了几家餐厅,得知自己的血样跟一名患儿初步配型成功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我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张慧平告诉记者,2012年他曾特意前往广州市红十字会留下血样,登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信息。这些年一直忙着开餐厅,照顾家庭,就逐渐淡忘了此事。“当我告诉家人,说要去捐骨髓,大家都很担心,以为是用大头针在腰部穿刺,但后来我向市红十字会了解了详细事项后才发现,完全是误解,其实就跟捐血小板一样,并不会很痛”。
过去十几年也经常献血
经过高分采样、体检之后,张慧平被安排在9月20日前往广州等待捐献。随后几天,他连续接注了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让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被充分地动员起来,以便医生更好地采集造血干细胞。9月25日,张慧平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患儿家庭带去了希望,“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也经常献血和捐血小板。其实捐造血干细胞真的没什么,就是打动员剂时有点头晕、腰酸,我现在跟正常人一样”。
日常生活中的张慧平也是一名“暖男”,寒冬深夜,他会经常组织圈中好友,自费购买棉被、枕头等御寒装备,开车到市区周边寻找流浪汉,为他们送去温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奉献爱心。用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去帮助他人,这是我一直追求的事!”
新闻推荐
信息技术考试将在九年级上学期开考,采用网络无纸化(上机)考试方式 尽快熟悉考试系统操作界面和环境
漫画/苏连娇开学初,东莞市中招办发布《关于落实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确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