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9月26日,清澜山学校云集全国各地的教育大咖,包括教育领域知名专家、高校教授、全国多地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等,共200多位教育者汇聚在清澜山水木艺术中心,参与“中西融合,迎接未来——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交流会”,共话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此次交流会由清华附中和中国教育在线主办、清澜山学校承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领导力项目”为项目支持。全天的交流会分为两大主题:“何为拥有"中国心"的国际化教育”以及“全球变局之下,需要怎样的校长领导力”,17名嘉宾针对这两大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现场分享环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从学术理论层面,介绍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要素指标等内容,认为教育者应该从需要培养什么的人来思考教育。而全球胜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者在了解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主要关系形态之后,可将全球胜任力教育融入渗透进学校教学规划当中,培养国际化人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郭钊以及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介绍了“国际教育领导力项目IPCSL”。王殿军介绍了项目举办的初心及意义,期待着能通过项目,让有国际教育情怀及理想的教育者可以相互学习及借鉴。
圆桌交流主题为“如何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嘉宾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嘉宾们都表示这个题目很广,但内核其实是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无论是校长、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每个人都需要从认知理念上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内涵,自身跨文化高素质,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而可持续发展,则要求目标有前瞻性,行动上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教学、评分、考核机制,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教育及培训等,从不同的维度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很多人熟知心梗的危险,但对急性肺栓塞并不了解,其实它也很危险,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梗,在因为急性肺栓塞死亡的患者中,85%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