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学生因非正规机构“校园贷”借款而背负巨额欠款的新闻报道时有发生,由于学生贷款偿还能力不足,而受到放贷人的威胁逼迫,个人隐私、名誉尽受侵害。中国银行东莞分行特别提醒:警惕“校园贷”骗局,守住“钱袋子”。
所谓“校园贷”,即学生通过网络贷款机构或者平台获得信用贷款的一类贷款模式。“校园贷”骗局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贷款利率畸高,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极个别的年利率甚至高达70%以上;担保与催收手段黑暗,设置贷款陷阱、贷后暴力催收、逼迫大学生“裸条"担保等;缺乏基本审查机制,不进行还款能力考察,向并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发放贷款。
中国银行东莞分行提醒,十个“凡是”需警惕。凡是声称可以帮助同学“办理小额分期、手机分期等一些用款业务的”;凡是声称网上办理贷款“手续简单,当天可以办理”的;凡是要求借款人以手持身份证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实施借款的;凡是声称可以“以先拿钱后兼职还款”作为条件的;凡是声称以介绍同学、朋友参加“校园贷”贷款,便可轻松赚得每单几百上千元不等的“好处费”的;凡是声称“不需要任何抵押,动动手指就能借到钱”的;凡是不考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进行适当测评,就轻松放贷,发放小额现金的;凡是通过在校内寻找个别学生或辅导员老师,进行“校园贷”代理,发展“眼线”等方式实施手机APP借贷的;凡是声称可以找到内部人士,发放助学金的;凡是声称“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办理的。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当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广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的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防范线上骗局。应选择经银保监会批准可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的线下正规金融机构,擦亮双眼,防范线上金融骗局。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坚决不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
(周晓玲杨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5日上午,东莞市长安镇文化服务中心揭牌,加挂东莞市长安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牌子。镇委委员罗成基出席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