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深莞合作迈入深度融合时代。东莞首次提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9镇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深莞两座城,携手共赢、一路欢歌,在成就彼此中,书写着举世瞩目的“发展传奇”。内部改革驱动、外部开放促动下,深圳迅速崛起为“创新之都”,而东莞,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名城,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要素向东莞外溢,而“东莞制造”为深圳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最重要的承载地。在市场“无形之手”指挥下,两座城俨然成为“最佳拍档”。包括长安在内的东莞临深镇,成为深莞合作“桥头堡”,在享受双城产业合作红利中一骑绝尘,成为东莞的经济大镇、强镇。
而当下,建设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度”二字彰显出,东莞期望将深莞合作推入新境界,这是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主动作为,也是因应内外部形势变化的必然之举。从之前的珠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到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东莞从来都是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摆正自身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在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让城市和产业体质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此过程中,临深镇成为东莞主动融入的前哨、先锋,此次建设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9镇需要承担更大的发展使命。
回答两城何以“深度”、如何“融合”,应该将深莞融合置于更大的视野和更长时段考量。以1840年为滥觞,中国开启了现代化(近代化)进程,而后,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与西方互动,并经由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到今天。因而,在解释中国现代化的三大范式中,哈佛大学历史学家费正清等人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赢得广泛认同,与内生性的现代化解释范式不同,“冲击-反应”模式凸显了外部世界变化对中国发展演进的影响。当前,国际政治波诡云谲,逆全球化浪潮甚嚣尘上,中国与外部互动碰撞也呈现新趋势,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于此,我国提出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显然是对“双循环”格局的积极回应,深莞深度融合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在大历史、大格局中,莞深深度融合承载着大使命,包括长安在内的东莞南部9镇,将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中再出发。东莞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在稳住外部市场的同时,要花更大力气,开拓国内市场,打通国内供应链、产业链。
长安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在享受深圳辐射带动中有丰富经验。我们相信,随着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在新政策红利加持下,长安必将在新一轮深莞融合中主动担当、一马当先、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东莞非遗墟市四岁啦! 今天上午东莞非遗墟市将继续开墟,欢迎广大市民前去趁墟
■东莞非遗墟市现场本报记者赵水平摄本报讯当东莞非遗墟市4周年庆遇上国庆、中秋“双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折扣优惠、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