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本报记者 曹雪琴 摄
日前,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顿时上了热搜成为网红。地方餐饮文化与当地职业教育融合,如何借鉴该模式让东莞的餐饮行业与本土职业院校深度融合,促进东莞餐饮文化发展,助力餐饮行业向复合型行业升级发展?这一话题引起了东莞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他山之石
小龙虾、螺蛳粉等名吃成为高校特色专业
螺蛳粉、小龙虾也能走进高校成为专业?没错,这两样地方特色美食看起来似乎与教育关联不上,但却分别成了湖北、广西两省的网红专业,并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
据了解,螺蛳粉产业学院将开设7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制定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建设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及“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无独有偶。几年前,湖北特产小龙虾也摇身一变,从吃货们的盘中餐成为高校的专业科目:2017年,经湖北省教育厅同意,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面向“潜江龙虾万师千店工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小龙虾”正式成为了高校专业里的一员。
除了螺蛳粉和小龙虾外,江西的“脐橙学院”以及浙江的“珍珠学院”,也将地方特色融合进高校教育里。
思考
地方特色融合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新模式
“螺蛳粉学院”并非个例,“珍珠学院”“小龙虾学院”“脐橙学院”等在我国高校陆续成立,一度引发社会热议。“既然有"螺蛳粉学院",是不是也可以成立"煲仔饭学院"?”——网友调侃之余,也反映出就业新形势下高校专业细分调整带来的思维变革;以及新经济形式下,如何将地方特色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现代化产业发展复合型技能人才。
高校专业细分的意义在哪里?对此,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与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何长江指出,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各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跨度大、专业方向多的特点,并且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自成体系,有必要设置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同时,产业经济发展纵向拓展也要求专业细分,比如小龙虾这道美食,形成了湖北特色产业链,而链条辐射到的领域又合力成了一个专业体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深入挖掘和研究,必然要求培养专、深、精的人才,产业学院便应运而生。
何长江还表示,小龙虾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是在传统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创新,“这种模式将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和教育深度融合,既能推动城市文化名片,还能将地方饮食文化产业化,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实现了多赢。”
本土高校
腊肠、荔枝会是下一个网红专业吗?
湖北有小龙虾,江西有脐橙,广西柳州有螺蛳粉,浙江有珍珠……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东莞也不例外,那么,东莞是否也可以将本土餐饮特色纳入高职院校的专业?
对此,何长江坦言,很早就关注到了上述几个特色专业,东莞的餐饮有一定的特色,职业院校的目的就是服务地方产业,东莞特色餐饮其实也可以借鉴产业学院模式,“我们也曾经想过将东莞的餐饮特色引进我们的课堂,东莞有很多特色美食,比如烧鹅濑粉、肠粉、腊肠、镇街的面酱等等,但有很多原因未能促成。”
难题在哪?何长江分析,首先产教融合需要企业和学校的投入,但对于餐饮来说,投入后要等2年半到3年的时间才能有所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东莞肠粉和烧鹅濑粉等美食在东莞的分布很零散,而校企合作需要稳定的企业来参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想借鉴小龙虾产业学院模式,还需要东莞职能部门的牵线和支持。”不过何长江认为,东莞腊肠、荔枝等特色美食相对具备走进高校专业的条件,“接下来也会考虑,但还需要多方合力,我们希望东莞的特色美食成为下一个"网红"专业。”
新闻推荐
第二期港澳青年创业东莞伙伴训练营开班 促进港澳青年人才在莞更好发展
■第二期港澳青年创业东莞伙伴训练营开班受访单位供图本报讯10月11日,由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主办的第二期港澳青年创业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