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斋邀请村内老人一起享用美食
珠三角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从风俗看南社孝德文化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时期
策划:田恩祥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文聪通讯员罗舒
红砖绿瓦、小桥流水,喜庆的灯笼高高悬挂在屋檐下,村口的榕树昂首挺胸笑迎八方来客……近年来,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依托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弘扬传统孝德文化,以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上周,广东省妇联、省文明办公布了全省首批十个“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名单,南社明清古村落成功上榜,而这也是东莞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至今延续岭南特色节日风俗
沿着石板路漫步南社明清古村落,一排排明清民宅、古祠映入眼帘,红砖绿瓦、翘角飞檐。村内以正中的长形水塘为中心,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狭长的水塘两岸。池塘边屹立着一棵有着530多年历史的老榕树,虽然几经枯荣,但仍在见证着古村的历史变迁。
这座古村落始建于南宋,是茶山镇南社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鲜明的岭南广府文化特色,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4级国家旅游景区”等,去年还成为全市唯一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村。
古村内至今仍延续着岭南特色的节日风俗,每月初一、十五,村里会在老榕树下摆上百岁斋,让村中老人集聚一起品尝斋菜;节假日则举办岭南传统农耕表演、南社婚嫁风俗游以及本土历史故事表演等。
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南社明清古村落以谢姓为主,有3万平方米,是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据南社村有关负责人介绍,古村落现存祠堂22间、古民居达200多间,还有明清古巷、围墙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特别是细致繁复的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非常精致唯美。目前,古村在节假日每天都能接待过千游客,遇到一些特色节日,游客则能达到数千人。
游览南社古村,谢氏大宗祠是游人必去的一个地方。宗祠内以乡贤孝德文化为主题,结合泥塑公仔、孝德感言等,主要展示南社谢氏源流祖训、村落发展历程、宗祠文化风俗、乡贤忠义孝德故事及十大孝感人物事迹等内容。
如今,谢氏大宗祠还被赋予了另一层重任——茶山镇家庭文明建设展馆。通过在宗祠里设置固定展板,对外介绍茶山镇历年各级“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之家”事迹和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见证茶山镇家庭文明建设成果,不断增强家庭文化建设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引领全镇深入开展孝德建设
之所以能荣获全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称号,正是与南社明清古村落一直崇尚的孝德文化治家,民风淳朴密不可分。
茶山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南社利用茶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村一品牌”项目的契机,围绕“孝德”主题,除了推进村居、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整合提升外,还通过复办“忠孝文化节”“南社斋醮”等传统节日,举办“好媳妇”评选,挖掘雕塑、挂画、泥公仔等传统手艺制作,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弘扬孝德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创建南社“孝德村”为载体,发挥“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镇各村(社区)广泛深入开展孝德建设,着力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东莞市文化馆调研组到长安调研“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推动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10月14日上午,东莞市文化馆调研组到长安调研“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乌沙社区陈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