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成员虽然都不是专业的,但一到排练现场都认认真真。陈志国弹着钢琴,让队员跟着旋律唱。
合唱团为一台晚会做准备,陈志国在教配合歌曲的动作。
雨露社区工作站二楼设置了儿童游玩区,合唱团成员在训练时,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游玩区内玩耍。
合唱团里年龄最大的队员钟永安是一名保安,他下了班就跟大家一起练习。
合唱团成员唐成跃是社区的民警。
在等待入场训练时,合唱团成员撑着雨伞在门口练了起来。
卯家湾集中安置点66栋高楼林立,3.5万人到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下午4时,刚换完班的钟永安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赶着出门,他说要去“办正事”。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这悦耳的合唱声就是钟永安所说的“正事”。当天下午,昭通市鲁甸卯家湾雨露社区工作站二楼里,传出合唱团排练的声音。
这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莞对口帮扶昭通以来,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卯家湾。今年3月,来自昭通五县的3.5万人(其中贫困户3.2万人)集中搬迁到66栋高楼里。
一座易地搬迁的幸福新城即将兴起,从村民走向居民,他们想用歌声让更多人听到他们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在东莞支教音乐老师陈志国的发起下,一个多数由贫困户组成的合唱团走向舞台。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吴擒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龚名扬
“不一样”的合唱团
“我想上台,以前都没有机会,就在老家山上唱过歌。”合唱团成员钟永安提高了声调说。
57岁的钟永安是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一员,与他一起的还有来自卯家湾各个社区的居民。
一到排练时间,没来得及换衣服的保安、刚把孩子接回家的主妇,还有刚检查完社区卫生的楼栋长,都放下了手头活,整队练声。
第一次站在台上唱歌,他们有些紧张。
钢琴伴奏响起,第一排中间的女孩子,眼睛紧盯着老师的节拍,身体也不由地“抑扬顿挫”起来;后排身穿保安服的大叔,手里紧紧地攥着歌词,偶尔偷偷看一下,还会被身旁的伙伴一戳;站在最外侧的男生,眉头紧皱,扯着嗓子想够着高音。
“我们这个合唱团跟别的团不一样,虽然没有外面的合唱团专业,但我们也可以上台演出。”合唱团贫困户成员肖艳睁大了眼睛,一脸严肃地说。
肖艳口中不一样的合唱团,是云南省第一支农民工合唱团(据不完整统计)。今年8月23日,一次机缘巧合,“卯家湾幸福家园农民工合唱团”在鲁甸县工会的发起下组建起来。
“希望把大家聚集起来,业余时间感受歌唱的魅力,丰富生活,还可以让这些新邻居互相认识。”陈志国说,他也是合唱团的发起人兼指导人。
“首秀”的期待
同唱一首歌,但却唱着不同的故事。
如今,合唱团共有69位成员,他们中一半以上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染着黄色头发的时髦女孩,也有黝黑脸上爬满皱纹、说话有点吃力的老人,还有腰身已经发福的中年人。
易地搬迁,下山进城,合唱团的出现让贫困户更快地融入新生活,也让这座新城增添了色彩。
“我平时就在家带孩子,做完家务就睡觉,现在下午来这边排练,学习唱歌,感觉一天时间过得很快。”陈安梅紧张地搓着手说。
“中秋月挂天上,映目楼照小窗……”大人们在台上排练,台下等待的孩子们也跟着旋律哼起歌儿来。还有急性子的小朋友,干脆走进排练队伍,来回穿梭。
陈安梅和丈夫唐成跃是合唱团里的唯一的夫妻,唐成跃在卯家湾做辅警,每次听到有排练就会提前跟同事调班,从来没有落下过一堂课。
“从山上搬下来,住的地方好了,工作离家也近,还有这么专业的老师教我们唱歌,当然开心,老师开始前都会先教我们练声啊、怎么科学发声啊……”唐成跃张大嘴巴,向记者展示发声的位置。
9月16日,在卯家湾易地搬迁点附近的消防队篮球场,成员们整齐列队,反复练习上下舞台礼仪和走位,距离首次演出只剩下不到2天的时间。
姑娘们都换上了统一的黑鞋,有爱美的男生也穿起正装,宽大的篮球场里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动作齐整,一支几近专业的队伍即将接受检阅。
“我想唱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让别人知道,对我们这些搬来的贫困户很重要!”楼栋长李贵梅眼神里满是坚定。
“大家知道了卯家湾,就会来这里看看,来这里消费,我们这些贫困户就可以做生意,增加大家收入。”李贵梅充满期待地说。
因为歌声,新邻居们熟络了起来,因为帮扶,新城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人来了,工作多了,人们住得更稳了。
因为疫情,卯家湾版“放牛班的春天”首秀推迟,但10月14日,他们又恢复了每周一次的排练。
卯家湾幸福家园农民工合唱团已就位,舞台灯光即将亮起,安置点里的新生活正在唱响……
新闻推荐
“谢谢交警!谢谢交警!”10月16日,东莞市企石村村民谢某不停地道谢,感谢企石镇交警大队民警将其91岁的母亲安全护送回家。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