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塔修缮前后对比图。/本组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顺德太平塔修缮前后对比图。
春魁夺锦
二甲加官
福禄康宁
功名富贵
黄雀闹梅
吉庆满门
年年贵子
鱼跃龙门
文/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
顺峰山脉的神步岗上,重修后的青云塔“面纱”正在逐层揭开。这座400多年的古塔仿如顺德的“定海神针”,见证了顺德长盛不衰的崇文之风。
明清时期顺德出了3位状元,足可见其文风之鼎盛。追根溯源,青云塔的修建正是顺德文脉兴起的标志。明代万历年间,时任顺德县令的倪尚忠带头捐资建塔,这座文塔包含了他对振兴顺德文教、“大魁天下”的宏愿。不仅如此,为了“培邑之风气”,他还捐出俸禄置买了四十多亩田地,用来帮助当地士人。巧合的是,建塔几年之后,顺德士人黄士俊真的成为状元,开启了顺德崇文之风新纪元,并延续至今。
400多年来,世间风云变幻,屹立神步岗的古塔已饱经风霜。去年6月,顺德启动顺峰山公园双塔修缮及太平山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半年过去,宝塔重修即将完成,青云塔开始逐层揭开面纱,丹楹刻桷,逐一呈现。最为灿烂夺目的首层八面塔身灰塑图也即将呈现。
灰塑,古称灰批,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2008年6月7日,灰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灰塑在顺德的运用非常广泛,祠堂、塔、庙、庭院都有运用。
在青云塔首层,八面塔身的顶部都有灰塑一幅,尽管历经岁月,但经过专家仔细的现场考究、分析,依稀能辨为以夏荷冬梅花卉图案为主,从形制判断首层灰塑应为清代重修时添设。首层灰塑两端夔纹保存较好,但灰塑中部剥落较为严重,除夏荷冬梅两幅主体保留较好、正面“鱼跃龙门图”局部保留有祥云、龙爪等痕迹,另五幅中部已难以辨认原有灰塑图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青云塔的灰塑,顺峰山保育基金会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前来现场考究、研讨,当中不乏广州陈家祠、禅城祖庙博物馆的专家、学者。2018年11月26日,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原副馆长李继光,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肖旻,非物质文化广州灰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邵成村组成的专家团队,对青云塔首层灰塑图案进行认证讨论。
最终,基于岭南地区灰塑图案恢复的丰富经验以及对青云塔相关资料的考究,专家们确定青云塔首层灰塑图案寓意,判断从北往南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年年贵子、春魁夺锦、吉庆满门、功名富贵、黄雀闹梅、福寿康宁、二甲加官、鱼跃龙门等。
这些灰塑寄托着当时顺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渴求。
确定灰塑图案后,施工方联合专家团队参考清末时期塔或者其他建筑灰塑进行纹样复原。灰塑工艺包含了材料配置及加工、造型构思、骨架固定、造型打底、批灰、上彩系列流程,其中灰塑造型构思是最难掌握、最重要的工序。灰塑施工难度极大,邵成村多次来到修缮现场指导施工,并参与复原,确保青云塔首层塔身8幅灰塑完美呈现。
邵成村表示,文物保护传承和施工工艺有很大关系,双塔要一代代保护传承下来,就要学习老祖宗的建筑智慧和施工工艺,采用原材料来修缮,确保形制完整。
除了塔身首层8幅灰塑,青云塔屋脊上的灰塑“鳌鱼头”也全部古法复原,寓意“鳌吞八方”,象征着顺德敢为人先,独占鳌头。
以上图片为8幅青云塔首层灰塑图案的修缮前后对比图。其中,“春魁夺锦”寓意着在每年的考试都能取得第一锦标;“二甲加官”寓意着能考取甲等科目,加官晋爵;“福禄康宁”寓意着全家有福、长寿、健康、安宁;“功名富贵”寓意着通过读书能够考取功名,得到富贵;“黄雀闹梅”寓意着子孙后代考取状元、榜眼、探花后能得到皇帝的钦点;“吉庆满门”寓意着考取到功名就能给本族群的人带来吉祥庆典;“年年贵子”寓意着人丁兴旺,连生贵子;“鱼跃龙门”寓意着由一平民通过考取功名后能在皇上身边做事。
新闻推荐
推行容缺受理 方便企业办事顺德首批容缺受理、信任审批事项清单出炉
A01佛山日报讯记者郭东霓报道:为了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以服务企业、需求优先为主力点,针对企业投资建设类项目,顺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