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文华公园。/李长洪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今年1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期间,市委书记鲁毅参加分组会议时要求,禅城要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佛山中心城区功能,真正成为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节点上的禅城赋予了新使命。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化佛山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为区位担当,禅城区委四届五次全会昨天发出动员令:增激情、敢担当、破难题,全力以赴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奋力推动禅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新使命: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
站上新的起点,禅城不同以往。
多年前,禅城曾如其他城市中心一样遭遇困局:较高的建成区密度,造成城市发展缺乏新空间;传统制造业外迁,影响产业后劲;区域间道路断头,以致中心成为孤岛;与南海、顺德相比,不与广州接壤的区位限制,又让禅城不得不打好“主动仗”。
面对产业空心化和城市边缘化的隐忧,禅城内外兼修,软硬兼施。一手全面打通城市门户,融入广佛同城化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一手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从一门式改革起步,一年一个台阶,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共进,逐步构建起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融入,禅城就很难实现整体简政放权效果,现代治理也就无法做到高效协同。”回望来路,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感慨,正是凭借“两转型一再造”的坚守,凭借软硬兼施的定力,禅城才能腾空间、促改革、造环境、搭平台、引项目。
随着一系列行动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希望和曙光,正在禅城升起:一批新兴园区平台应运而生,一批承载新动能的大项目落户禅城,一批禅企主动拥抱信息化实现率先转型,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与自身过去比,或与同类地区相比,禅城的成绩得来不易。然而,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大势,面对市委的重托,禅城依然任重道远。
禅城区委全会报告指出,禅城改革发展的问题依然不少:如中心城区功能不够凸显,距离一流中心城区还有较大差距;标志性龙头项目不多,发展的质量和效应有待提高;空间束缚日益趋紧,城中村、村级工业园区等低效空间依然较多等。
直面问题,才能找准前进方向。解开禅城的问题,立足中心城区的区位是关键钥匙。
“"做大做优做强佛山中心城区功能",是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赋予禅城的新使命,也是"活区""实镇"的必然要求。”刘东豪表示,禅城要把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区位担当,整合资源,服务佛山,发展禅城。
新谋划:瞄准四大功能聚焦四大定位
从古代的“四大聚”到今天的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历来是工商业、金融、文化、交通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地方。从强中心到首善之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禅城肩负不同的使命。面对做大做优做强佛山中心城区功能这一新使命,禅城该如何作为?
瞄准“四大功能”,“聚焦四大定位”,这是禅城区委全会报告作出的回答——
提升改革创新引领功能,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提升开放集聚功能,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资源“集聚区”;提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打造“一环创新圈”核心“服务区”;提升窗口形象功能,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的“会客厅”。
“禅城要做好佛山制造业服务的中心,这也是禅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刘东豪认为,当前,佛山传统制造业正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先进制造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禅城要抓住这个机遇,加速聚集生产性服务业,吸纳、承接人才。
作为中心城区,从现代服务业进行突破,服务佛山制造,禅城责无旁贷,这也是佛山市委在新一年赋予禅城的使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禅城区要依托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禅城区委全会报告提出,要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广东省双创示范基地为引领,打造金融保险、创新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大数据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单打冠军”。
那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禅城有何优势?刘东豪表示,禅城的优势有多个:一是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成熟的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二是一门式等信息化改革带来的软环境提升;三是相比一线城市,相对较低的创业成本;四是佛山制造改造升级的市场前景、发展机会。
新行动:推动改革和城市建设成果转化
过去几年,禅城在现代治理改革和城市立体交通、综合环境品质打造上逐年发力、苦练内功,带来了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和优质项目、高端人才落户的可能,也为民生服务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抓手。为此,禅城区委全会报告提出,今年要把“促转化”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精力把改革成果和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和民生成果。
“我们花这么多力气推进城市建设,下这么大决心进行改革,不是要做面子工程,而是要通过软硬环境的打造,实现地方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刘东豪表示,禅城推动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一方面是要惠及百姓,为百姓创造更好的就业岗位、城市环境等;另一方面则是要产生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形成更大集聚效应。
正因如此,禅城区委全会报告提出,要“抓项目,促转化”。以培育龙头项目为重点,带动新兴产业“成木成林”,构建五大产业集群。其中,禅城将全力以赴用两年时间,把宝光新宇和科力远分别培育成100亿级和50亿级龙头企业,继续集中力量和资源引进一批标志性龙头项目、高端产业链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军民融合产业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和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以科力远CHS项目为例,该项目去年6月投产,半年时间就已经实现8亿元销售,预计今年产值可以达到20亿元,明年50亿元。再如宝光新宇项目,该项目作为禅城军民融合产业的龙头项目,正在推动高能激光核心器件及配套生产基地以及研究院的建设。
“当年我们下大力气推进禅西片区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后,就一直在等,因为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引入有巨大影响力的项目,支撑整个城市发展。”刘东豪说,这些项目来之不易,禅城要更加珍惜,更好服务企业,让它们尽快落地贡献效益。
随着一批优质大项目的成长,更多创新性的、前所未有的功能性平台逐步涌现,成为禅城充分释放中心城区功能的新支撑。刘东豪表示,在充分融入、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三龙湾等重大发展平台的同时,禅城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新的平台。
一方面,禅城将改造提升陶瓷、纺织、不锈钢等传统存量产业平台,让它们更有生命力竞争力,扩大服务半径;另一方面,禅城将聚焦增量,以科力远、宝光新宇等企业为龙头,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带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文/佛山日报记者邓磊、周文琪)
新闻推荐
去年,禅城赴深圳招商引才。图为推介会现场。/佛山日报记者王晓丹摄(资料图片)文/佛山日报记者王晓丹、邓磊、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