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 禅城新闻 高明新闻 三水新闻 南海新闻 顺德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佛山新闻 > 正文

吴平平:逐浪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狂人带领精铟海工研发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三件套”,被誉为“佛山无影脚”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3-27 01:15   http://www.kcqsx.com/


人物档案:吴平平,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铟海工)副董事长、总经理,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在海洋工程领域耕耘30多年,他带领团队首创国产海洋工程装备“三件套”,打破欧美多年的技术垄断。如今继续进军海上风电市场。■吴平平在生产车间与工作人员交流。■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升降系统模型。■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功夫,拥有独到的武林秘籍……浩瀚的南海,国产的海上风力发电安装平台,即将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是近日开播的大型工业人文纪录片《佛山制造》的一幕,展示了“精铟01”风电安装平台海上作业的过程。位于南海里水的精铟海工就这样闯入了大家的视野。

海,是精铟海工扎根的地方,也是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吴平平逐浪的地方。与大海打交道的人,“稳重”与“野心”并存,短暂的接触中,他平静地讲述着一群有着家国情怀的技术狂人,是如何在欧美技术垄断的海洋工程领域,以“天下武功,唯"新"不破”的秘诀出奇制胜。

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此展开,他们从国企出走,成功研发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三件套”,俘获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等龙头企业的芳心,被业内人士誉为“佛山无影脚”。吴平平们,隐藏在“佛山无影脚”技术背后。

一个执念

5个国企工程师的集体“出走”

这个故事源于一座二手进口待改装的平台。

2004年,当年的吴平平是招商局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从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动力装置专业毕业后,他就一直在跟海打交道。如无意外,他会在国企里干技术直到退休。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将他推离了原有的生活轨道。

当时,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从外国购置了一座二手的待改装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该平台的核心装备之一——锁紧系统,当时在国际上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方面主要被欧美等国家垄断,在该领域中国完全处于技术空白状态。迫于无奈,中海油服展开了全球招标,但欧美企业提出了“不谈价格,不谈周期,不谈售后”的“三不”条件,最终该采购项目以流标告终。

全球招标无果,只能寻求自主研发,国内几大知名海洋工程国有企业的技术骨干,李光远、吴平平、陆军、张静波及马振军等人缘聚于此。他们中间有材料专家、电气专家、船体结构专家、动力专家……丰富的从业经验,让他们对国外设备的优缺点有着深刻的认识。

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历时一年半,他们终于实现了技术的攻坚,国内首套完全自主研发的锁紧装备就此诞生。

然而设备研发出来后却面临着产品交付的问题,中海油服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实现产品的交付,2007年,5名国企工程师放弃国企优厚的待遇集体“出走”,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成立了佛山精铟机械有限公司(精铟海工的前身)。

结缘南海

在广州研发在南海生产

南海无海,5名非南海户籍的创始人,却将企业扎根于此,这是为何?

“我们在广州做研发、设计图纸,在南海加工零部件和测试,南海的机械加工能力特别强。”吴平平印象深刻地说,“南海老板特别愿意花钱买设备,一两千万的设备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了,可能全球只有两台的设备,一台在德国,另一台就在南海。它们被放在不起眼的厂房中,由一群非专业的生产工人操作。为了实现产品的最佳性能,我们要经常派驻技术人员与加工商沟通交流。”

就这样,公司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经常在广州、深圳、佛山南海之间来回奔波,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路上;同时,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是重型装备,运输成本高昂。

为此,公司的管理层决定在南海扎根,“正好我们的一个加工商新盖了两个大型车间,我们在其中一个车间进行检测加工,当时那个项目进度非常紧张,为提高作业效

率,保证按时交付,我们就决定"赖"在那里不走了,房东无奈只好与我们达成了租房协议。”

说起这段历史,吴平平笑着说,在南海有色金属产业园的工厂,完全是“赖”来的。就这样,精铟海工在南海有了第一个工厂。

存亡未卜

“只有傻子才会去做这样的事”

2017年,在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上,吴平平代表精铟海工,上台捧回了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这也是佛山时隔十年后再次拿到一等奖。

获奖的项目是精铟海工完全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这款帮助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站”到海上的设备,是第一台国产化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升降系统,精铟海工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已在中东波斯湾等地区服务于国家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

一个光荣的奖项背后,却是九死一生的研发之路,这一路饱含着创始人的血与泪。

把时间拉回2013年前。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及海洋油气市场的巨大空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迈入“风口期”,此前一直在国内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装备领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精铟海工,不愿眷恋“山脚的盛宴”,选择再攀新高峰。

升降、锁紧、滑移三大设备,被称为海洋工程“三件套”,也是研发的三大高峰。“如果说做锁紧、滑移设备的难度系数是1,那么做升降系统的难度系数则是8到9。”创始人之一马振军说。精铟海工起步阶段就完成了锁紧和滑移设备的跨越,2013年,精铟海工决定攀登更高、更难的山峰——研发升降系统。

“只有傻子才会去做这样的事。”这是行内人对这件事的评价,吴平平却毫不犹豫地接受,“确实没有多少公司愿意做,我是搞技术的,研发成功的转化率有10%就非常了不起了。这是九死一生的,伴随着大量的失败。”

研发能否成功?未知!要烧多少钱?未知!“但我们这帮人就是着魔了。”吴平平说。

烧钱阶段

带上妻子去抵押全副家当

材料是升降系统技术的难点,要有足够的强度支撑起万吨级的平台,还要保证设备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能抗腐蚀。为此,公司特意找到了宝钢炼钢,并派出了技术人员反复探讨材料的成分比例,每出一套方案,就炼制出一批钢材磨成齿轮,然后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项目研发成功,公司必须不断投入现金。而当时的精铟海工只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公司的发展资金主要是几个股东的自有资金,有些人甚至偷偷瞒着家里将家中的房产抵押给了银行。

“那是公司上下最难熬的时期,在我们厂房中总能听到让人心惊肉跳的炸雷般的巨响,这一声声巨响不仅惊人,还烧钱,每一套齿轮的炸裂,意味着四五十万没了。”吴平平不太愿意谈起那段煎熬时期,但又印象深刻无可回避,“为了研发出升降系统这个项目,光硬件设施,精铟海工就耗费了过千万的成本。”

不计得失的坚守,精铟海工拿到了中石油的两份合同。然而他们却高兴不起来,当时的项目仍处于研发需要“烧钱”阶段,这些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的合同,结算周期长,往往需要企业垫资生产。

“虽然中石油可以支持,但他们要银行保函。”吴平平说,所谓银行保函,就是银行作为保证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但银行要求我们要有抵押物,我们要4000万元,就要抵押4000万元的东西。”

于是,精铟海工的7位创始人股东,说服他们的家属,把所有家当抵押出去。在去金融公司签协议时,有一个股东的太太是个律师,她在签字前冷静地对另外6位太太说:“如果这帮男人玩输了,我们就什么都没了,不过我还是愿意支持他们。”

破釜沉舟,那段时间,全公司几乎只干研发这件事。终于到了2014年,试验成功了,大家坐下来开总结大会。董事长李光远主持会议,众人刚入座,李光远想说“谢谢大家”四个字,却如棉花在喉,眼泪哗啦就流下来了。

吴平平没有跟着哭,他深知,这是一家研发型企业必须经历且未来将持续经历的。在新研发出来的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交货那天,吴平平特意绕着平台走了一圈,心里暗暗地说:“我们真是一群傻子,才会做出这么一堆东西。”

两难抉择

回归国企怀抱or拥抱资本市场?

升降系统的成功研发,让精铟海工实现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三件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当我们越走越深,市场越来越大,风浪也就越大,但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永远不够。”吴平平坦言,“我们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了,靠银行贷款?银行也很为难,贷款1500万元给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已经很给面子了。”

但对精铟海工来说,1500万元的贷款仍然是杯水车薪,一个项目前期需要研发投入的资金就近千万。

那时,有几个国营石油系统的公司都有意愿收购精铟海工,而吴平平原来所在的企业也抛出了橄榄枝。但吴平平却纠结起来,“无论卖给谁,都会得罪其他公司。”

就在此时,来了一场“及时雨”。南海区政府得知情况后,非常支持精铟海工走资本市场道路,并给了他们一句承诺——零成本上市。

其实,早在2012年,精铟海工的管理层就开始进行股改并筹备主板上市,就在准备就绪之际,IPO就暂停了一年多。直到2014年新三板启动,精铟海工决定冲刺新三板。2015年4月,精铟海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

上市的过程,也是精铟海工开始跟政府互动的过程。在相关部门的指引下,吴平平经常应邀参加座谈会、交流会,发现原来南海有这么多扶持企业的政策,他们入选了雏鹰计划,很快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未歇

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在吴平平看来,研发型企业,创新是其根与魂,“要永远走在前面,如果有市场追赶者,我们就要把更好的东西拿出来,不能做一般性竞争、拼价格,那是杀死技术、杀死创新的。”

拿下了广东省科技奖后,精铟海工目标更明确了,要做国际领先者。

为此,精铟海工整合了国内顶级创新资源,与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中海油研究院等强强合作,进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同时,先后建立省工程中心、精铟海工孵化器、精铟海工研究院等平台,进行精准的海洋工程科研创新。

“我们要求每年都要有新的研发项目立项、产业化。”吴平平说。目前在海洋工程领域,精铟海工已获授权的海洋工程装备专利共达87项,其中4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1项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风电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精铟海工开始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海上风电平台设备与石油钻井平台是相通的,而且技术门槛更低一点。”吴平平说。

2017年,刚出厂的精铟一号(KOE-01)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运维平台就奔赴江苏海域,进行风场作业,这是精铟海工的第一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如今,“精铟01”还在南通海岸蒋家沙、三峡响水、福建莆田等多个地区施工作业,完成了40多台风机的安装。

吴平平预测,国内现有的海上风电作业平台数仅能满足六分之一的市场需求,该行业还有十年的黄金期,大海逐浪仍是未竟之业。

对话

问:您一直说精铟海工是一家创新型企业,您怎么看待创新?

吴平平:我们一直在研发创新,也一直在享受创新带来的成果。我们要永远走在前面,如果有市场追赶者,就要把更好的东西拿出来,不能做一般性竞争、拼价格战,那是杀死技术、杀死创新的。

问:您在国企多年,后来出来创业,您觉得国企和民企有什么差别?

吴平平:民营企业更灵活一点,但越走越深,市场越来越大,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永远不够,还是得跟大企业、国企合作。但国企对研发敏感度略低、对时间点把握稍显滞后。比如我们研发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行内的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去做这样的事,国营企业都不愿意做”。

问:在南海发展中,碰到了哪些难题?

吴平平:南海这个地方养企业家,但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起周边的广州和深圳还是稍显下风。比如我们企业在广州招大学生,宿舍都配套了,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来,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看了两天就跑了。南海的政府是很好的,我在外面交流经常讲,南海的政商关系很亲清,政府是真正为企业服务的。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华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

新闻推荐

昨日穿大衣 今日着衬衫本周高明天气变化大 市民要注意增减衣服

昨日,在世纪广场游玩的市民穿着厚厚的外套。今日,高明气温将上升。/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佛山日报讯记者李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吴平平:逐浪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狂人带领精铟海工研发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三件套”,被誉为“佛山无影脚”)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