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特色表演都有一系列完整的动作组合,离不开队员们平时的刻苦训练。图为醒狮团为观众表演“狮子踩高桩”
■前来参观的观众为醒狮队精彩的表演点赞
■由于学生力气较小,他们一般参加小狮子的练习
■训练完后,一位队员给自己的搭档做踩背按摩
■醒狮团王荏滔团长指导学生完成基础动作练习
■灯光下,“狮头”“狮尾”队员刻苦训练
■每晚8点30分左右,宗祠内准时响起锣鼓声,明德醒狮团的队员们按时开始一日的训练
在东莞,醒狮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
每晚8点30分左右,石排中坑村王氏大宗祠内准时响起锣鼓声,明德醒狮团的队员们按时开始一日的训练。扎马步、腾空、单腿、双腿、过金桥……队员们在前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他们大多数是当地村民,有学生,也有上班族,大家都冲着对醒狮传统文化的一种热爱加入醒狮团。
就读于石排石岗小学的王欣浠和她的双胞胎姐姐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狮头狮尾,伴随着锣鼓声,做起动作也是有模有样。她们自去年参加暑假班培训后,逐渐爱上了舞狮。“通过舞狮,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接触到传统文化,我们都很喜欢。”
明德醒狮团有“醒狮踩高桩”“蝎子守灵芝”“群狮起舞”“醒狮飞跃龙门青”等特色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每个特色表演都有一系列完整的动作组合,离不开队员们平时的刻苦训练。
据醒狮团团长王荏滔介绍,1995年初,中坑村几个老艺人王应傍、王裕坤、王志成、王志春等发起成立了明德醒狮队(“明德”二字取自该村宗祠“明德堂”的堂号)。原来的中坑醒狮属于传统狮舞,娱乐性和观赏性稍嫌不够。之后,他们到佛山等地学习取经,与此同时醒狮队内部也进行了改革创新,让狮舞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1996年,中坑明德醒狮队代表省参加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表演的舞蹈“醒狮踩高桩”荣获大奖,从此享誉四方。2007年,他们申报的“醒狮舞”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名声大振后的醒狮队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和国外演出。
不过,由于资金和人员等原因,明德醒狮队遭遇到了传承和发展困境,且一度处于停止运转状态。为促进“明德醒狮”的进一步发展,石排镇在2017年设立了4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使得明德醒狮团在暂停一年后重聚训练。
如今,整个队伍将近50人,随着队伍的壮大,醒狮队亦改称醒狮团。大家约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场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并在寒暑假时开办培训班,吸引了众多有志于醒狮传统文化的学生过来学习。“在解决了资金难题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醒狮中来,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下去。”王团长说。
新闻推荐
大塘镇广东千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水基地内,生产人员忙着将保护膜上的积水排出,以防泡坏冬瓜苗。/佛山日报记者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