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智慧运行中心可将各类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让数据协助城市管理做思考、做决策。/本版组图由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通讯员钟婷婷、钟浩欣
今年年初和年中,佛山两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新闻刷屏各大媒体,在全市260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南海占有76席,领跑全市五区。
“南海人敢创新,办实事!”这是全球企业对南海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普遍评价。自2010年起,南海以“敢啃硬骨头”的改革精神,不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开创“南海效率”。
在昨日的南海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南海部署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模拟审批、标准地建设、招标投标制度改革三项改革,着力打通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落地等重点领域的堵点,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提升南海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领跑五区
“昨日项目就开始桩基础施工了。”田村汽车电子(佛山)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梁康伟很兴奋,他尝到了南海“模拟审批”改革的头啖汤,得以提前近一个月开工。
做了3年报建的梁康伟清晰地记得,刚入行的2016年,是南海首次启动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通过各部门联合审批,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从207个工作日压缩至96个工作日,随后这个时限每年都在递减。
为优化营商环境,南海早在2010年便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实现“整合职能、整合人员、统一办理、限时办结”。
近年来,随着南海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各类建设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成为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今年初,佛山市政府印发《佛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佛山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3月,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试运行,各区还在适应平台使用的时候,南海又一次以改革先锋姿态领跑五区。
数据显示,2019年4月1日至10月8日的半年里,南海区上线767项,办结159项,平均审批用时18.6个工作日,较全市平均水平短25%,平均跨度用时35天,较全市平均水平短40%。
精准施策:大刀阔斧多措并举打造“南海速度”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远超于全市平均水平,“南海速度”从何而来?
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毅佳介绍,一方面得益于南海多年一窗通办、并联审批、信用为先、简化流程和部门内部征询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则在于今年推进的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效率低、项目落地难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各类行政审批事项中,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历来是用时多、材料多、部门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设计方案审核环节,几乎没有一次性审核过关的项目,图纸往往需要多次修改,一个来回大概需要10个工作日,这对“时间就是金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
“模拟审批”制度正是针对这一环节,将设计方案审批与获得土地使用权并联,充分利用土地招拍挂公示时间,提前进入审批程序,对项目建设方报送的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提出“模拟审批”意见。
除此之外,南海还推行标准地建设改革,以狮山镇的风梅岭项目为例,政府前期对该项目地块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管线调查迁移、矿产资源压覆评价等,成果将免费提供给项目方。项目取得土地后凭区域综合评估成果即可简化开发、建设、投产的各项评价评估环节,可谓“拎包入住”。标准地改革还包括明确用地控制指标,最终将“三通一平”的净地交到项目方手上。
“以往工程承包商的选择方式,是由评标委员会直接评定一家合格投标人,招标人无选择权。”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向伟介绍,调研中很多招标人反映,以前的招投标制度过于强调公平,未能有效地兼顾“公平和择优”,招标人难以选到真正优秀的工程承包商,成为后期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隐患。为此,南海推出取消招标文件和招标项目进场交易事前审查程序;推行两阶段评标定标办法,将评标环节和定标环节分开,将定标权给予招标人等措施;落实招标人的主体责任,让招标人能择优选择承包商。同时,招标人还可以通过合并招标、预选招标、自主决定招标活动开始时间、全程电子化招投标等措施,提高招标效率,确保工程项目“落得地,建得好”。
南海还设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代办服务中心,负责区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代办服务的业务联系、跟踪服务、协调运转及宣贯培训等工作,针对审批环节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指导、协调,跟进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强力推进:打好组合拳发挥改革最大效力
多次改革换来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的“南海效率”,每一次都是南海自加压力、刀刃向内的制度创新。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直是改革的重点、难点。对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经过前期专题调研,南海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把“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效率低、项目落地难问题”纳入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作为提升南海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推进。
目前,丹灶镇的汽车电抗器生产项目已经开展“模拟审批”,近期已进入立项用地阶段的勘察文件备案程序;狮山镇的风梅岭项目和桂城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也正准备采用“标准地”模式来建设。
“很多镇街部门对这几项改革的需求都很迫切。”李毅佳表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接下来的关键是形成共识,区镇联动、部门协同,将改革措施抓落实落地,释放改革红利。
“实现南海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改革方面出新彩。”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南海政务改革要在流程再造上下功夫,打好三项改革组合拳,推动“模拟审批”、“标准地”、招投标制度改革相互联动,让政策发挥最大效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一图读懂南海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1
提升工程招标投标效率
1
全面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审查程序
2
全面取消招标项目进场交易事前审查程序
3
探索制定“两阶段评标定标”制度:分开评标、定标环节,将定标权从评标委员会转予招标人。
4
提升招标效率五项改革措施:
改革1:探索由招标人决定招标活动开始时间,提高招标效率
改革2:探索实行合并招标制度
改革3:探索建立急散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
改革4:探索建立小额工程简易选取制度
改革5:推广扩大电子招投标范围
2
“模拟审批”改革
提出申请阶段:
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事先申请。
“模拟审批”阶段:
获取土地使用权和设计方案审查并联进行。
文件转换阶段:
正式拿地后,文件方可转为正式。
3
“标准地”管理
1.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实施“标准地”管理:事先做评估、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
2.区域评估:
对“标准地”开展综合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管线调查迁移、矿产资源压覆评价等),成果免费提供。项目取得土地后凭区域综合评估成果简化开发、建设、投产的各项评价评估环节。
3.明确用地控制指标: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税收标准等。
4.净地出让:达到“三通一平”,施工开发条件具备、管线调查清晰、安置补偿落实到位、宗地交付标准明确。
5.多部门联动监管:根据监管协议按“谁提出、谁监管”落实监管工作。
新闻推荐
昨日,在南海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民警正在引导市民办理相关业务。/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佛山日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