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周哲、通讯员李健斌报道:“有朋友圈广告、有客服,还有贷款合同,应该不会是假的吧……”抱着这样的心态尝试申请网络贷款,佛山市民吴女士被骗走了4999元,近期像她一样被骗的市民有不少。7月27日,针对网络贷款诈骗警情多发情况,佛山禅城公安发布防骗预警,对网贷诈骗套路进行拆解,提醒市民远离网络贷款诈骗。
“他们把贷款的流程做得很逼真,还发了合同过来,我以为是真的,就把个人资料全都给他们了。”7月21日15时许,在禅城务工的吴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测测你能借多少”的小广告。由于恰好有用钱需求,于是点开了链接并留下了个人信息。
很快,一名为“客服99”的网友添加了她的QQ并将她拉进贷款QQ群,同时发来了一份贷款合同的电子版。吴女士看对方有正规合同,还要求合规查征信,便开始申请贷款。按照客服要求,吴女士往自己的银行卡内存入5000元用作流水,然后在合同上如实填写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拍照发回群里。“我当时收到了一短信验证码,也应客服的要求发过去了。”吴女士表示。
没想到,自己的农业银行卡几分钟后就被划走4999元。客服辩解称,这是“刷流水”所需,待贷款批下来的时候会一并归还。吴女士立即到禅城公安澜石派出所报警。
据统计,近两周来(7月10日至23日),禅城公安接报的诈骗警情中,上述网贷类诈骗占比高达18.9%,位居前列。反诈民警介绍,网络贷款诈骗案件中,嫌疑人一般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视频或游戏弹屏等方式发布极其优惠的贷款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客服”咨询或留下个人资料后,“客服”一般会发来链接或二维码,要求从中下载安装贷款APP,利用APP进行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使用的假合同,目的就是收集事主的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由于事主在假合同中填写了个人资料,不法分子只要找个借口,如接受贷款资质认证或注册APP账户需要等理由,便可获取受害人的手机验证码,从而登录受害人的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民警提醒,切勿相信各类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贷款广告,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报道:禅城区积极活化利用区内文物建筑,将清代佛山冶铁行业会馆——国公古庙打造成为佛山冶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