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亮相数字中国峰会,系统展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实践。通讯员供图
10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峰会期间,主办方同步举办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作为本届峰会广东省唯一一个地级市参展代表,佛山市精心打造了240平方米的“数字佛山”展区。
南海区作为以数字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探路者,也在展会上把“数字南海”的建设成果系统呈现。在佛山展区中,南海设置了南海“城市大脑”、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佛山市国信数字仿真技术研究院、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等4个展位,系统介绍了南海“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实践。
南方日报记者卢浩能通讯员南政数宣
实现城乡全域感知
打造数字治理中枢和赋能平台
本次展示的“城市大脑”是南海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中最为亮眼的成果。2018年底,南海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以城乡共建共治共享为思路,通过信息、业务、技术的融合,实现所有基础数据统一落图,建成总体态势、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广东金融高新区六大板块20个专题,汇聚了全区82个单位、4000多张数据表、超34.65亿条数据,打造全区统一的数字治理中枢和赋能平台。
据介绍,南海“城市大脑”一期的投用,让南海实现了城乡全域感知,治理“心中有数”。作为南海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城市大脑二期将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搭建起“1+3+N”的框架体系,即:形成一套统一管理标准,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大脑,并创造N个应用新场景,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南海“城市大脑”二期还将优化升级数字驾驶舱,接入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住建等应用,提升政府治理与服务能力。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
南海的政务服务改革实践也在本次展览中呈现。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海在依托“城市大脑”的算力支撑基础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的体验和效率,在国内首推撤销区级服务大厅收件窗口,在原有基础上再次下放552个区级事项,各镇街实施事项增加至1345个,政务服务资源向镇街投放,赋予其更多的行政审批自主权,使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南海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从项目落地前置环节再挖掘潜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网办,审批过程100%应用电子签章,创新推出“模拟审批”改革,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时间大幅压缩,企业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推动智能审批是南海优化政务服务的途径之一。在本次展览上,政务服务智能柜台也一并亮相。作为智能审批的主要载体,智能柜台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破窗口单一的人工服务模式,能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易申报、少填单、少交材料、秒出证”,从而提升办事体验感。
近年来,南海通过在珠三角各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投放智能柜台,成功实现了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湾区通办。
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引入科研平台培育数字经济
作为佛山及南海发展“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重点科研平台,佛山市国信数字仿真技术研究院也于本次展览中亮相。
2019年6月,佛山市国信数字仿真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佛山南海,为本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提供新支撑。研究院围绕数字政府和数字产业这两大关键领域,注重广泛整合数字经济领域各方资源,全面服务数字政府决策。
研究院参与承办了“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数字化治理工作推进会”等大型活动,并与合作单位一起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智库、龙头代表,引导各类数字经济创新活动集聚佛山,协助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为本地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思维和科研资源。
而在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展位,南海培育数字经济的实践也被系统展示。据介绍,协会目前有在册会员企业93家,主要从事网络IT、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类的企业共58家,数量占协会企业一半以上,成员企业产品或服务涵盖智慧政务、智慧环保、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
新闻推荐
顺德区组织2020年民兵应急连集训并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珠江商报讯记者骆苏艳通讯唐炳华报道:为提升顺德区武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