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体检时要跟医生陈述病史。综 图
不少人有一年一次体检的习惯。但是,检项目众多,到底应该查什么,体检前应该注意什么?有不少老人一头雾水。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小燕说,老人体检要注意三件事。
体检到底查什么
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检查,医生可以依靠这些基本检查的直观数据,判断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实验室检查项目 包括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一般检查,也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有些人还会进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这类检查可帮助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感染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辅助检查 包括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检查,可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脂肪肝、胆囊结石或肾脏结石等。
不同人群的检查项目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增加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检测、骨密度以及消化内镜检查,查肿瘤标志物;50岁以上人群增加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比如心脏彩色B超检查、颈部血管彩超、多普勒检查;60岁以上人群可增加颈动脉椎动脉检查,还需注意进行与高血压、糖尿病的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相关的检查项目等。
有吸烟史的男性需要查胸片或肺部CT.如果患有前列腺疾病,可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和前列腺B超检查。
女性的妇科检查项目有妇检、白带常规检查、电子数码阴道镜、液基薄膜细胞学检测(TCT)、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建议,45~69岁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70岁以上的女性每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糖尿病、中风、冠心病、乳腺癌、结肠癌等有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这类疾病的患病史,应增加与之相关的体检项目。
体检前准备
体检前的准备,简而言之就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衣,要图方便 体检前应准备穿脱方便的服装、鞋袜,方便进行各项检查。体检当天,最好不要化妆,以免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勿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以及隐形眼镜,不要穿有扣子或金属饰物的内衣,以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食,要懂清淡 民以食为天,体检前的饮食要特别注意。体检前3~5天,老人的饮食可以保持正常,不要饮酒,喝浓茶、咖啡或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尽量以清淡的素食为主。体检前一天的22点后应禁食禁水,保证空腹10~12小时。
住,要充足睡眠 体检前要放松,建议体检前3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对体检结果造成影响。
行,要尽早 如果有采血项目,时间最好在早上8点~9点,最迟不要超过10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最好在体检日当天早上10点前赶到医院,进行空腹抽血检查。
体检有三个禁忌
忌体检前贸然停药 采血要求空腹,但对需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应区别对待。如果高血压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才能保持血压稳定,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
患者应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用少量降压药只会对化验结果产生很轻微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服用降压药对体检结果的影响。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
忌随意舍弃检查项目 体检指引单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
其中,一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如肛门指诊,对40岁以上受检者直肠肿物的发现尤为重要。有些受检者因怕麻烦或害羞,自动放弃该项检查,如果受检者已有病变,可能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病史,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的受检者抱有一种“疾病只能靠查出来,不能靠说出来”的心理,不告诉体检医生。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例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前,必须搞清楚其高血压病的发病时间、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关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意见,包括加减用药剂量、调整用药品种等,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 合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闻坤)近日,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建设单位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在深圳举行揭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