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梁栩豪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同时,把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8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9%,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期下降6.1%。全省水质优良率近八成,重点整治河流水质同比有所好转。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的目标。
未来三年,广东省将投入资金683亿元,努力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推动广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2018年,以练江治理为典型,广东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全省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71个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0.1%。练江干流水质去年5月以来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此外,全省925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和185个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改。新增城镇污水管网7615公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59万吨。
水污染治理离不开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去年,广东省实现五级河长制体系全覆盖,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分别牵头督办全省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工作。至此,全省3.3万多名五级河长和超12万名巡河员,全员行动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建成河长制是广东省强化制度保障的缩影。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东省近年来加快制度保障网络建设,出台了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法治网络日益紧密,治理行动招数频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广东省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落实生态环境督查工作
湛江市通明海西北角岭头岛,海水冲刷着大片新种的红树林苗。2018年,岭头岛红树林核心区湿地得到有效恢复。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督促下,湛江市养殖塘未清退、红树林被破坏等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解决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只有“伤筋动骨”才能“脱胎换骨”。去年,广东省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21696宗,罚没金额17.23亿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671宗,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64宗,全省行政处罚案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实施配套办法五类案件数量合计3853宗,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广东省通过开展“洗楼”清源、设立“环保主任”等措施,完成55983家“散乱污”工业企业的整治工作。同时,全省完成110家园区循环化改造,关停燃煤机组容量136.5万千瓦,并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约388.4万千瓦。
2019年,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继续启动,广东省将继续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整改工作,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到实处。
生态保护助力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群间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加深,粤港澳绿色生态湾区的美好蓝图正在呈现。
近年来,广东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特殊环境,在大湾区城市群间打造生态保护的制度化合作机制和深度合作网络,开展了打好碧水攻坚战、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清洁生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系列合作,共同构建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
未来,广东省将落实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建立环保协同合作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维护好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缩小与世界级湾区在环境质量方面的差距。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今年3月起施行,明确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为限制机动车行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