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还投入资金,帮助村里学校操场做了硬底化建设。
◎帮扶成效◎
关键词1
产业帮扶
优质鸡场给贫困户分红61万
班子稳定了心齐了、村民理解了支持了,省农科院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得以陆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了帮助洪排村全面发展,省农科院院长陆华忠统筹谋划,整合全院力量,在进村伊始就确立了强化党建促发展、因地制宜兴产业、科技扶贫促增收的帮扶理念。指导成立了洪排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省农科院专家工作室,提供“保姆式”科技服务,安排120多万元院自筹资金,发展林下优质鸡集约养殖、特色作物种植等12个项目,与两家农业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仅通过集约养鸡一项,就实现向贫困户分红61万多元,向集体分红5万元。
谢荣善是两名在养鸡场打工的贫困户之一。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这里养鸡非常开心,也很有信心。开心是因为每个月可以拿到2800元的收入,有信心是因为学家禽养殖出身的驻村工作队员陈辉宏教会了他养鸡的整套专业知识,包括喂食、消毒、管理等技术,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在科学的支持下,养鸡的成活率非常高,鸡苗一般养160~180天就可以出栏了,而胡须鸡由于是优质品种,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据了解,疫情期间,养鸡场的胡须鸡一度遇到滞销难题,省农科院发动职工购买,以每只68元的价格内销,以消费扶贫解决了部分销售难题。
吴寿迁告诉记者,除了养鸡场,驻村工作队还发动贫困户进行庭院式养殖,不但免费给鸡苗,还发饲料,几年累计给62户贫困户创收超过70万元。
贫困户谢保今年55岁,妻子下肢残疾没有劳力,家里还有三个年幼的小孩在读书,因此不能外出打工。驻村工作队每年给他家发200只胡须鸡苗。谢保的爱人何玉萍说,这些鸡养大后,行情好时一只能卖一两百元,家庭收入因此增加不少。
2017年,驻村工作队还给谢保买了一头母牛和两头小牛。谢保说,通过养牛,这几年卖了四头小牛,赚了两万多元。
他说,去年一家五口还拿到了扶贫产业带来的9000多元分红,加上他们有低保补贴,目前日子过得算是知足。
关键词2
支持三农
送技术赠品种培养致富带头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省政府直属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省农科院秉承“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办院理念,对洪排村的帮扶力度非常大。
驻村工作队队员何文杰告诉新快报记者,省农科院每年都会给村民发放很多优良的水稻种子、花生种子、蔬菜种子等,无论是否贫困户,都能免费领。
在洪排村的田头,贫困户谢翠云正在收花生,她说,田里花生的种子就是省农科院免费发放给她的,长熟后个头更大,比当地的土花生一亩能多收两三百斤。
“只要村民肯干,不管是不是贫困户,我们都毫不犹豫地帮。”吴寿迁说。志武家庭农场负责人谢志武虽然不是贫困户,但一家生活压力也不小,大女儿读大学,两个儿子一个在读中专一个读初中。夫妇俩非常勤劳,承包十几亩土地经营农场综合种养。新快报记者在他们的农场看到,这里密密麻麻种满了丝瓜、凉瓜、豆角、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
谢志武的爱人吴妃三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每天凌晨4点左右就起床,整理蔬菜并运到菜市场卖,而下午还要来农场浇水、摘菜等。因为供不应求,他们还批发蔬菜来卖。虽然做得辛苦,但是一年也能赚十几万元。而农场里的瓜果蔬菜,除了豆角外,都是省农科院送的种子。因为经营得好,隔三差五就有外村的人过来参观学习。
吴寿迁说,从2017年起,驻村工作队每年都组织专家到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并支持他们种子、肥料和农药等价值两万多元。希望通过他们的成功,带动更多人勤劳致富。
不但在产业上,在教育上,省农科院也是不分是否贫困户,一律支持。比如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除了政府的补贴外,用单位自筹资金给贫困户家的孩子奖励4000元,非贫困户的孩子则奖励1500元。几年来,还投入自筹资金50余万元用于改善洪排村小学办学条件。
关键词3
同心同德
推动一批民心工程落地村民幸福感满满
由于党建抓得好,干群更团结,几年来,洪排村很多民生设施、民心工程也得以建起来。
据介绍,十几年前村里建办公楼,结果因资金、用地等问题一直烂尾。2018年,省农科院投入帮扶资金及争取行业资金152万元,建好了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一块空地还被建成了村党支部办公大院。这个集办公、群众文化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彻底改善了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
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大小会议室齐全,大会议室里有投影和音响设备,可以容纳上百人培训和开会。中心里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镇人大代表的联络室等。除了大堂外,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而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村民过来办事也方便多了。
在企水,几乎每条村都有文化楼,唯独洪排村没有。为了支持村民,省农科院投入96万元,总共集资172万元开工建设,于去年9月建成新文化楼。此后,遇到重大节日,这里也能像别的村那样演大戏了。
村党支部办公室后面有块空地,以前村民喜欢在这里打牌聊天,但它是一块泥地,下雨时村民走过去一脚泥,不下雨时走过也会一脚灰。为此,省农科院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文化广场,将广场硬底化,并建起了一个文化长廊。新快报记者走访时,村民正三五成群坐在文化长廊里聊天,非常惬意。有意思的是,长廊前面一块“洪排村同心同德文化广场”石碑,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村民,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真正把家乡建设好,使日子好起来。
据介绍,省农科院还投入资金,为洪排村打了深水井建好了水塔,让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此外,还装好路灯、建好篮球场等等,让村民幸福感满满。
离开洪排村时,党群服务中心贴的一副对联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写着:“天降甘霖万里春风酬绿野党施惠政千条瑞气落乡村”,横批是“政通人和”。也许,这正是省农科院和驻村工作队这几年帮扶的真实写照。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政通人和的这个小渔村,一定会在乡村振兴发展上大放异彩。
新闻推荐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防疫工作指引》发布 所有考生须注册“粤康码”信息
宝安日报讯(记者梁修明)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将于7月7日至8日举行。近日记者获悉,为安全、平稳、有序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