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廖温勃) 6月30日上午,我国首款肿瘤电场治疗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出广东地区首张处方,并同步在全国14个城市开启首批供货。记者了解到,肿瘤电场治疗为15年来国内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首次重大突破。同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的国内首个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慈善援助项目也正式启动,可帮助更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更早获得及时有效的标准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是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病程短、术后易复发且高致残,最具侵袭性,患者临床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15个月,复发率接近100%,5年生存率仍不足5%,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告诉记者,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便携、无创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低强度、中频交流电场,作用于增殖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增长并使受电场影响的癌细胞死亡。
牟永告介绍,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相比单独使用替莫唑胺(TMZ)化疗,接受肿瘤电场治疗与TMZ联合治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提高近两倍,由5%提升至13%,中位总生存期由16个月延长至20.9个月。此外,肿瘤电场治疗表现出的效果与依从性密切相关,当患者每天使用超过22小时,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几乎是单独使用TMZ治疗5年总生存率的6倍。
获得广东地区首张处方的患者家属王先生(化名)感慨终于等到了先进的治疗手段:“去年底,患者突发急诊入院手术,手术中病理检查可能是胶质母细胞瘤,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处进一步病理基因检测确诊了。”他们本想去香港进行肿瘤电场治疗,但因疫情关系没办法去香港,“现在终于可以在内地直接进行治疗了,感到自己很幸运,也希望肿瘤电场治疗能给患者和我们家庭带来新生。”
为帮助更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提升创新治疗的可及性,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了“爱普新生——肿瘤电场治疗患者援助项目”,由再鼎医药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无偿提供援助肿瘤电场治疗贴片。自2020年6月起,符合条件的低保患者和低收入患者均可申请。
新闻推荐
6月30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全面建设动员会举行。图为广医附院医护人员参观海东院区简介展板。本报记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