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利庆伟先生的了解,源于广东省书协主席团的共事经历,开会间隙的短暂交流,朋辈之间的转相介绍,让我对他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
他多才艺,性情豁畅,乐于助人,喜欢交游,人际口碑很好。他的才艺,有迥出常人者,如精于易学,则非一般门外汉所能赞一词的了。
最近拜读他的《绿水源诗话》,益发加深了我对他的认识,终于明白他的过人之处,其实就在于能深研活用。
利庆伟先生富有钻研精神,《绿水源诗话》引用《周易·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总结出“唯深通志”的作诗方法。对此我深表认同,其实这何尝仅仅是作诗方法,时间情事无不如此。
黄庭坚《周渊字邃夫说》:“盖君子之度,惟深而已。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渊之能深也,积水之极也。君子能深也,积学之致也。故字曰邃夫。”
天下之事,多有表里不一者,唯深求之,精研之,方可拨云见月,探得真骊。
黄庭坚《次韵高子勉十首》云:“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任渊注云:“言作诗当深思苦求,方与古人相见也。”《景德传灯录》卷九《沩山灵佑禅师》载百丈谓沩山曰:“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火,举以示之。云:“此不是火?”师发悟礼谢。这隐含着“深禅”之义。
黄庭坚《发赣州寄余洪范》云:“松风沉永日,诗句即深禅。”又《跋亡弟嗣公列子册》:“《列子》书,时有合于释氏,至于深禅妙句,使人读之三叹。”
“深禅”二字值得玩味,“深”主纵向之求,而“禅”重横向之悟。横向之悟即所谓“通”也。以此而论,《周易》的义理,与后来的禅宗所主张的“深禅”何其相似乃尔。
古人论诗,强调“山山皆画本,处处是诗材”,在利庆伟先生的眼中,也是触处皆可谈诗,因此他的诗话也就突破了一般就诗论诗的界限,而指向一种没有畛域限制、无远弗届的对于宇宙人生的通识了,这样的诗话,确实具有迥出群伦、超越古今的意义。
新闻推荐
广东工业设计城、北滘总商会等5个党支部结对共建 探索“两新”党建新路径 激活园区企业发展活力
佛山日报讯记者何绰瑶通讯员谭豪杰报道:昨日下午,广东工业设计城、北滘总商会、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创新产业分会、北...